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
作 者: 罗迪江
导 师: 李建平
学 校: 四川外语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语言使用 初始模因 稳定状态 变异状态 语言模因域 语言程式性模因 普遍性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综观语言使用的研究,有一个潜在的趋势就是对语言使用这个本体的解构与消解。反观这个趋势,本研究以语言本体论为参照系,从一个更高的更为统一的宇宙观对语言使用展开多层次的思考,旨在使语言使用的研究回归到语言使用的本体轨道上来,于是尝试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旨在把握语言使用本质的理念: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是我们借助于Chomsky(2004)关于语言器官的初始状态中的“初始”与Dawkins(1976)关于语言的“模因”的提法而提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Kenneth Craik的“心理模型”、Habermas的“语言行为有效性要求”、王寅的“事件域模型”与钱冠连的“程式性语言行为”等理论。它试图建立起一个具有语言使用的内在普遍性与外在普遍性,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语言使用的初始出发点。初始出发点是指语言使用在抽象层面的本质含义。二是语言使用的模因。语言使用是以模因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初始模因,就是以语言使用者的知识模块为形式的问与答所构建起来的问答配对,它通过将复杂的交际抽象为一个个简单的问与答形式,通常以“有x则有y”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x指问,y指答,两者构成简单的表征形式:“x→y”。不论发话者与受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在本质上发话者的x表现为“问”模因;受话者的y表现为“答”模因。以此为视角,我们可以把发话者的x与受话者的y归结为“x→y”形式。语言使用是由不同的“x→y”构建起来的连续性。因此,语言使用的初始出发点与模因是共生共存的,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体,构成了以“x→y”为表征形式的既简单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初始模因。本研究的出发点如下:(1)揭示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并从语言使用中探讨初始模因的稳定状态与变异状态之间的张力。初始模因是储存于人类大脑之中,是以问与答组构成程式性的一个常量,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最简单而普遍的东西。(2)语言模因域及其程式性模因是存储于人类大脑中初始模因的表征单位。语言使用是以初始模因或语言模因域及其程式性模因为基础,探讨语言使用的具体问题。(3)以初始模因为视角,探讨语言顺应普遍性的基础、礼貌问题与语用失误的根源等问题,旨在论证语言使用初始模因的可行性。本研究分6章。第一章为本研究的总体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初始模因提出的外在与内在理据:Craik的心理模型、Habermas的语言行为有效性要求、王寅的事件域模型与钱冠连的程式性语言行为。第三章探讨初始模因的构想。第四章主要论述初始模因的表征单位——语言模因域与语言程式性模因。第五章主要通过解释语言适应的普遍性基础、礼貌现象、语用失误产生的内在根源等三个问题来阐述初始模因的可行性与解释力。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的概括。初始模因的提出旨在对语言使用问题进行全局把握,而不是一定拘泥于具体的语言使用现象涉及相关的语言因素层面。初始模因以语言本体论为参照系的本体研究,它的着眼点是语言使用这一本体,而不是语言使用现象,但却可以反观语言使用现象中包含的与语言因素相关的一切因素。它的考察路径是从语言内在性的阐释到语言外在性的阐释,试图把Craik的心理模型、Habermas的语言行为有效性要求,王寅的事件域模型与钱冠连的程式性语言行为归结到具有内在与外在普遍性的初始模因这个框架下。本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建立一个更有效、更统一的阐释语言使用的新理念,是在理解与把握语言使用本质的“不变中求变”与分析与掌握语言使用现象的“变中求不变”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全息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把握语言使用的本质,又能体现了洪堡特的“有限手段无限使用”的思想。总之,本研究致力于提出初始模因这个理念,旨在重建与探讨语言使用的本质与普遍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8 Acknowledgements 8-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20 1.1 Introduction 12-13 1.2 The rationale of the present study 13-18 1.2.1 Background 13-17 1.2.2 Rationale 17-18 1.3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18-19 1.4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 19-20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LIM 20-31 2.1 Introduction 20-21 2.2 Memes and language memes 21-24 2.3 The motivations for LIM 24-29 2.3.1 Mental models 25-26 2.3.2 Basic validity claims of speech acts 26-27 2.3.3 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 27-28 2.3.4 Fixed speech events 28-29 2.4 Revelation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29-31 Chapter 3 The Framework of LIM 31-42 3.1 Introduction 31-32 3.2 Basic ideas of LIM 32-35 3.3 The states of LIM 35-40 3.3.1 Attained states of LIM 36-38 3.3.2 Variable states of LIM 38-40 3.4 Summary 40-42 Chapter 4 LIM’s Symbolic Units: LMD & LFM 42-59 4.1 Introduction 42-43 4.2 Language meme domains (LMD) 43-51 4.2.1 The holographability of LMD 44-46 4.2.2 The hierarchy of LMD 46-47 4.2.3 The conventionalization of LMD 47-48 4.2.4 The dynamics of LMD 48-50 4.2.5 The evolvement of LMD 50-51 4.3 Language formulaic memes (LFM) 51-57 4.3.1 Isomorphic LFM 52-53 4.3.2 Isomeric LFM 53-54 4.3.3 The value of LFM 54-57 4.4 Summary 57-59 Chapter 5 Theoretical Tension of LIM 59-67 5.1 Introduction 59 5.2 The universality foundation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LIM 59-61 5.3 Politeness phenomena: the internalization of LFM 61-64 5.4 The root of pragmatic failures: violating LFM 64-66 5.5 Summary 66-67 Chapter 6 Summary and Conclusion 67-70 6.1 Introduction 67 6.2 Summary of findings 67-69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69-70 References 70-74
|
相似论文
- 地方性知识研究,N02
-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研究,H15
- 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H2
- 浅海重力式平台负压箱桶形基础的地基稳定性研究,U656.6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汉英翻译显化研究,H315.9
-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G02
- 语音象征效果的文化普遍性研究及其对品牌命名的启示,H0-05
- 英汉人体习语的认知分析,H034
- 濒危的保安族村落语言,H234
- 无限对数学发展的作用,G633.6
- 困境的普遍性,I712.074
- 论萨维尼历史法学中的普遍性维度,D909
- 通感现象下英汉视觉隐喻对比研究,H05
- 日中“非疑问功能”疑问句的对照研究,H36
- 中日非语言行为的对比研究,H36
- 泰国南邦府华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H002
- 绍兴市外来民工子女语言状况调查,H102
- 闭环供应链协调博弈的随机稳定性研究,F224.32
-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程式化语言使用情况研究,H319
- 新闻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研究,G21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