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蔚县秧歌调查与研究

作 者: 王奕祯
导 师: 冯俊杰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蔚县秧歌 历史发展 艺术特点 演出场所 现代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分类号: J8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蔚县秧歌,又称蔚州秧歌、蔚州梆子,也曾称蔚剧,主要产生于河北蔚县、山西广灵县一带,流传于张家口地区以及山西广灵、灵丘一带。作为一个地方小剧种,蔚县秧歌萌芽于明末清初,崛起于花雅之争,繁荣于清末民初。经历了形成演变时期、繁荣兴盛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衰落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发展新时期,共四大时期。其形成演变时期又经历了三个阶段:戏剧萌芽阶段(民间社火中具有戏剧因素的艺术表演形式)、民间小戏阶段(“两小”、“三小”的民间小戏)、成熟剧种阶段(吸收梆子声腔后的成熟的地方剧种)。成熟之后的蔚县秧歌,命运跌宕起伏,历经坎坷,迄今走过近400年的历史。蔚县秧歌独树一帜:语言土俗浓郁,具有乡土气息;音乐体制独特,既有训调之优美,又具梆子之浑厚;表演体制完备,角色行当齐全,唱做俱佳;舞美体制充实,化妆、服装、砌末装置虚实结合,写意传神;剧本内容朴实、思想内涵丰富。因此,成为了蔚县人民十分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延续至今。蔚县秧歌具有重要的戏曲史地位,在音乐板式上创造了传统梆子声腔中所没有的〖大悠板〗,后来河北梆子中的〖大慢板〗与之显然一脉相承。可见,其并非简单的小戏,而在近代戏曲声腔、剧种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蔚县秧歌面临十分困难的处境,生存状态岌岌可危:秧歌艺人减少,其传承后继乏人;剧本散失殆尽,保存很少;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也遭到破坏。为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地方剧种,蔚县秧歌已于2006年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即便如此,需要我们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本文是在戏曲田野调查的前提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科内部及传播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戏曲史、戏曲文学、戏曲民俗、戏曲文物的角度,对蔚县秧歌这一既具有历史文化遗产性,又濒临消亡的地方剧种做一最大程度的关注与全面的研究。从而总结出蔚县秧歌作为戏曲剧种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认为,蔚县秧歌的发展面临着和其他戏曲剧种同样的问题,我们亟需为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使之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一 前言  12-16
二 蔚县秧歌的历史发展  16-32
  (一) 蔚县秧歌的渊源  16-19
  (二) 蔚县秧歌的形成、成熟与兴盛  19-29
    1、在民俗活动中逐渐形成  19-20
    2、在梆子声腔影响下走向成熟  20-25
    3、蔚县秧歌全面兴盛  25-29
  (三) 蔚县秧歌的衰落和重生  29-32
    1、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衰落  29-30
    2、新时期的蔚县秧歌发展  30-32
三 蔚县秧歌的艺术特点  32-48
  (一) 浓郁的乡土语言特点  33-34
    1、语音特点  33-34
    2、语言特点  34
  (二) 独特的音乐体制  34-44
    1、唱腔音乐  35-41
      (1) 民歌体  35-37
      (2) 板腔体  37-41
    2、乐器、乐队及其伴奏音乐  41-44
      (1) 乐器与乐队  41-42
      (2) 伴奏音乐  42-44
  (三) 完备的表演体制  44-45
    1、角色行当分类  44-45
    2、表演特色  45
  (四) 丰富的舞美体制  45-48
    1、化妆  45-46
    2、服饰  46-47
    3、道具和舞台装置  47-48
四 蔚县秧歌的剧目与剧本  48-63
  (一) 剧目分类  49-51
    1、传统剧目  49-50
    2、移植剧目  50-51
    3、新编剧目  51
  (二) 剧本特点  51-63
    1、丰富的思想内容  52-56
    2、纯熟的创作手法  56-63
五 蔚县秧歌的演出团体与演艺人员  63-93
  (一) 演出团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63-65
  (二) 新中国成立前的班社与艺人  65-81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剧团与演员  81-93
    1、民间班社的恢复  81-82
    2、业余与专业剧团  82-90
    3、著名演员简介  90-93
演出场所与戏曲习俗  93-109
  (一) 演出场所  93-104
    1、概述  94-95
    2、分类举隅  95-104
      (1) 神庙戏台  95-99
      (2) 城堡戏台  99-101
      (3) 影戏台  101-103
      (4) 现代剧场  103-104
  (二) 戏曲习俗  104-109
    1、三官与蔚县秧歌  104-105
    2、蔚县年节风俗戏  105-108
    3、其他戏俗  108-109
七 蔚县秧歌的戏曲史地位  109-112
  (一) 蔚县秧歌的近亲  109-110
  (二) 蔚县秧歌与梆子腔剧种  110-112
八 蔚县秧歌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  112-126
  (一) 生存现状  112-117
  (二) 发展前景  117-126
    1、发展的内在动力  117-118
    2、发展的外在条件  118-126
      (1) 现代传播的影响  118-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22-126
九 结语  126-128
致谢  128-129
参考文献  129-132
附录  132-1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173

相似论文

  1.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2. 中国藏书票发展研究,G894
  3.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4. 永州纸马艺术研究,J217
  5.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925.2
  6. 湘西南路阳戏研究,J825
  7.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8. 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J607
  9. 从海城高跷秧歌变迁看民间艺人的能动作用,J722.211
  10.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巴渝民歌文化初探,J607
  11. 略谈藏族格言的发展和特点,H214
  12.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13.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G812.3
  14. 燕青拳源流考,G852
  15.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析,G122
  17.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122
  18. 保定老调的发展脉络探究,J825
  19.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20. 黄自《思乡》的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J616
  21. 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地方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