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

作 者: 刘玉兰
导 师: 穆兴民;王飞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耕作制度 区划 农业生产障碍因素
分类号: S15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但该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因此,在研究该区耕作制度及其区划的基础上,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科研工作者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现状均进行了调查研究,但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现状的研究及调查却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查阅农业区划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建立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信息数据库,以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确定分区的原则与指标体系,对该区进行耕作制度分区。在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耕作区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地面坡度分级情况,并根据该区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实施的适宜条件,提出了各耕作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配置建议,以期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指导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原则耕作制度区划是农业区划的一种,本研究在充分认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区划的一般原则,确定分区原则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与主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耕作措施适宜性原则;保持县级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原则。(2)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指标在分区原则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考虑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耕作制度的影响,确定的分区指标为:按热量划分熟制:≥0℃积温4000℃以下为一熟带,≥0℃积温4000℃以上为二熟带;耕作制度区的划分则综合考虑行政位置、地貌、水旱情况(水浇地与旱地、干燥与湿润)和熟制。(3)进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在已有耕作制度区划及黄土高原地区各省区农业区划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将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十个耕作区:Ⅰ汾渭平原半湿润一熟二熟区、Ⅱ陕甘宁晋黄土丘陵旱作一熟区、Ⅲ晋东山地半湿润一熟区、Ⅳ晋北高原山地旱作一熟区、Ⅴ豫西丘陵半湿润一熟二熟区、Ⅵ陕甘晋黄土残塬丘陵旱作一熟区、Ⅶ兰州山丘旱作一熟区、Ⅷ海东丘陵旱作一熟区、Ⅸ宁蒙河套平原灌溉一年一熟区、Ⅹ鄂尔多斯高原半干旱一年一熟区。(4)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适宜条件及其在各分区的配置在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基础上,本研究选定了该区主要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明确了其实施的适宜条件,并总结分析各耕作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和地面坡度分级情况,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提出了各耕作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配置建议,并系统整理和概述了各分区的特征。选定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为: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水平沟耕作、间混作、套种、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高耕作适宜于3~15°的坡地;沟垄耕作适宜于<3°的平地(包括川平地、高平地、梯条田);水平沟适宜于15~25°的坡地;间混作适宜于≥10℃积温小于2600℃的地区;套种适宜于≥10℃积温2600~4000℃的地区;地膜覆盖适宜于半干旱地区旱农区的平旱地(指梯田和条田)和高海拔或高纬度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几乎适用于任何区域。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27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3-14
  1.2 耕作制度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21
    1.2.1 耕作制度区划研究  14-17
    1.2.2 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  17-18
    1.2.3 耕作制度区划的指标  18-19
    1.2.4 耕作制度区划的方法  19-20
    1.2.5 保护性耕作分区研究  20-21
  1.3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区划研究  21-23
  1.4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23-24
    1.4.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类型  23
    1.4.2 水土保持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关系  23-24
  1.5 存在问题  24
  1.6 研究目标  24-25
  1.7 研究内容  25
    1.7.1 建立耕作制度信息数据库  25
    1.7.2 明确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和指标  25
    1.7.3 进行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  25
    1.7.4 提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区划  25
  1.8 材料与方法  25-27
    1.8.1 资料来源  25-26
    1.8.2 研究方法  26-27
第二章 黄土高原地区概况  27-34
  2.1 地理位置  27
  2.2 农业生产特点及主要障碍因素  27-29
    2.2.1 农业生产特点  27
    2.2.2 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  27-29
  2.3 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其适宜条件  29-34
    2.3.1 等高耕作  30
    2.3.2 “两法”种田  30
    2.3.3 间作、套种和混播  30-31
    2.3.4 地膜覆盖  31
    2.3.5 保护性耕作  31-32
    2.3.6 抗旱丰产沟  32
    2.3.7 大垄沟种植  32
    2.3.8 垄膜沟种耕作  32
    2.3.9 砂石覆盖  32-33
    2.3.10 坑田与地孔田  33
    2.3.11 粮草带状种植  33-34
第三章 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与分区评述  34-46
  3.1 区划原则  34
  3.2 区划指标  34-36
  3.3 区划结果及分区评述  36-46
    3.3.1 区划方法  36
    3.3.2 区划结果  36-41
    3.3.3 分区评述  41-46
第四章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探讨  46-64
  4.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选取及其适宜条件  46-54
    4.1.1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坡度分级情况  50
    4.1.2 保护性耕作和地膜覆盖的适宜性分析  50-51
    4.1.3 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熟制分区  51-54
  4.2 各耕作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分析  54-55
  4.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区划的分区概述  55-64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64-66
  5.1 主要结论  64-65
    5.1.1 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原则  64
    5.1.2 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的指标  64
    5.1.3 进行了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  64-65
    5.1.4 主要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适宜条件及其在各分区的配置  65
  5.2 讨论  65-66
参考文献  66-71
致谢  71-72
作者简介  72

相似论文

  1. 临沧特色烤烟品质区划研究,S572
  2.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3. 青岛市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X26
  4. 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级区划分研究,TU986
  5.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6. 略阳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及典型群测群防点致灾效应研究,P694
  7. 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的实施研究,P7
  8. 瑞安市行政区划调整中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D625
  9. 鳌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研究,F127
  10. 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多模型综合评价,P642.22
  11. 黄岛区海域主导功能分析与海域使用管理对策研究,P74
  12.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P429
  13. 杭州市场地震害小区划研究,TU984.116
  14. 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环境区划研究,TU375
  15. 甘南草原鼠害区划及主要害鼠防治技术与防控战略研究,S812.6
  16. 森林地面防火资源调控技术研究,S762
  17. 闽东龙眼生产的生态影响因子与区划研究,S667.2
  18.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S513
  19. 淄博烟区特色优质烟叶品质区划与关键生产技术研究,S572
  2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日照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F301.0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省级政府管理创新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农业技术措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