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浅析新型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

作 者: 谢婧昕
导 师: 刘云月;荆子洋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新型铁路客运站 空间模式 超大尺度空间 空间一体化 空间品质
分类号: TU24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下,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列车速度不断创造新高;城市扩张和城市间协同发展的趋势使得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为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风暴中得以平安度过,我国采取了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的宏观调控政策。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高速客运专线的修建工作正在我国快速的展开。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批新型铁路客运站等待建设。由于铁路高速化发展使得客运模式发生了改变,所以客站自身的定位和空间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铁路客站往往只满足基本的运输功能,对城市空间的割裂比较严重,以划分复杂、封闭的候车室为站房主体,站场空间脱离站房设置造成流线迂回。传统的空间模式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问题,传统铁路客站也已经无法适应更加快捷、综合的交通联运模式。国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在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研究上迈出了理论和实践的步伐。本文针对国外大量的优秀铁路客运站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其空间模式呈开放、通透的发展态势,强调其功能性的同时注重增强其交流性。另外,高品质的空间享受,也是国外交通建筑普遍呈现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对其中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手法进行甄选,从而辅助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的设计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建国以来铁路客运站设计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将传统铁路客站的发展,尤其是空间模式的改变进行细致分析,找出传统空间模式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剖析我国近几年来涌现出的新型铁路客站的实践作品,归纳总结新一批设计方案中客站空间模式在设计手法上的创新之处。针对现有新型铁路客运站出现的超大尺度空间及空间一体化这一现象,分析这些新空间模式给交通建筑带来的好处,以及它们对城市的影响和贡献。最后,归纳已建和在建的新型铁路客运站中体现出的发展趋势,并列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设计应当引起注意的方面,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一章 绪论  7-14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7-9
    1.1.1 研究背景  7-8
    1.1.2 研究内容  8-9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9-10
  1.3 研究意义  10-13
    1.3.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0-11
    1.3.2 课题研究的时效性  11-13
  1.4 研究方法  13-14
第二章 国外铁路客运站发展研究  14-33
  2.1 国外铁路客运站发展历程  14-19
    2.1.1 世界大战前国外铁路客运站发展简述  14-16
    2.1.2 世界大战后国外铁路技术及客运站的发展  16-17
    2.1.3 当前国际环境下的铁路客运站发展  17-19
  2.2 国外新型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特点总结  19-31
    2.2.1 与其周边的城市空间联系紧密  19-24
    2.2.2 客运站自身空间模式的改变  24-31
  2.3 对技术的重视  31-32
  2.4 小结  32-33
第三章 我国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发展历程及影响新型铁路客运站发展的因素  33-57
  3.1 我国第一代铁路客运站  33-41
    3.1.1 案例分析  33-35
    3.1.2 存在的问题  35-41
    3.1.3 小结  41
  3.2 我国第二代铁路客运站  41-47
    3.2.1 “线上式”高架候车案例分析  41-42
    3.2.2 空间特点及存在问题  42-46
    3.2.3 开放候车空间的铁路客运站  46-47
  3.3 我国第三代铁路客运站  47-54
    3.3.1 实例分析  48-49
    3.3.2 特点分析  49-54
  3.4 小结  54-57
第四章 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发展现状及设计特点  57-100
  4.1 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发展概述  57-58
  4.2 我国已建及在建新型铁路客运站实例分析  58-76
    4.2.1 北京南站  58-64
    4.2.2 天津站(改造后)  64-68
    4.2.3 北京北站  68-72
    4.2.4 上海虹桥铁路客运站  72-76
  4.3 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空间模式特点  76-99
    4.3.1 空间形态的根本变化  76-78
    4.3.2 自身空间的设计特点  78-89
    4.3.3 新型铁路客运站与其它交通建筑设计的相互借鉴  89-93
    4.3.4 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  93-99
  4.4 小结  99-100
第五章 综合评价及展望  100-107
  5.1 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综合评价  100-105
    5.1.1 新型铁路客运站发展趋势总结  100-102
    5.1.2 新型铁路客运站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02-105
  5.2 对我国新型铁路客运站的展望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110-111
致谢  111

相似论文

  1. 城市高层综合体建筑交通流线组织及其空间模式研究初探,TU972.2
  2. 武汉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初探,TU986
  3. 汽车专卖店销售空间模式设计研究,F426.471
  4. 苏州市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方法研究,TU984.113
  5. 城市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设计策略研究,TU984.113
  6. 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F127
  7. 开封窄院型居住空间模式研究,TU984.114
  8. 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初探,TU984.113
  9. 黄山地域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模式研究,TU982.2
  10. 基于脑电信号的喜好度分析,TP242
  11.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风俗空间模式与旅游产品开发研究,F592.7
  12. 高校校园室外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TU984.14
  13. 深圳市宝城街道人行空间整合研究,TU984.14
  14. 基于生态准则的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研究,TU972
  15. 北京前门大街空间研究,TU984.113
  16. 城市徒步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TU984.113
  17. 基于涌现理论的高层建筑集群空间模式研究,TU971
  18. 储藏空间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TU241
  19. 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K87
  20. 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F426.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设计 > 民用建筑 > 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建筑、广播电视建筑 > 火车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