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作 者: 李文彬
导 师: 葛大兵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
关键词: 黄家湖公园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 调控对策
分类号: F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并以黄家湖公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阐述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与内涵。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旅游活动范围内所依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生态旅游活动强度。即生态旅游系统对生态旅游活动所有能够涉及到的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所有影响的最大承受能力,也就是旅游复合生态系统的最大缓冲能力。或者说,是生态旅游系统结构和功能自我恢复能力的极限值。2、构架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经济承载力和社会心理承载力四个方面组成,旅游经济承载力包括对旅游交通设施承载力、供水设施承载力、住宿设施承载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社会心理承载力包括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两个方面。3、结合黄家湖公园资源与环境特点,开展了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七类分量指标组成,并提出了黄家湖水资源(水面)空间承载力计算方法。4、根据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黄家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7834人/日,年承载力约为282万人/年。影响黄家湖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旅游设施。5、针对黄家湖的实际情况,从密度制约调节、环境制约调节和阈值调节三个方面提出了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建议,以协调黄家湖生态旅游与当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有序发展。
|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9 第一章 绪论 9-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11 1.1 研究目的 9-10 1.2 研究意义 10-11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12 2.1 研究内容 11-12 2.2 研究方法 12 3 研究技术路线 12-14 3.1 研究思路 12 3.2 研究技术路线 12-14 第二章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14-21 1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4-15 2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5-18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 15-17 2.2 生态旅游的特点 17-18 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18-21 3.1 国外研究进展 18 3.2 国内研究进展 18-19 3.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 19-20 3.4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0-21 第三章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 21-26 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21-22 2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特性研究 22-23 3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结构 23-24 4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功能 24-25 4.1 提高旅游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4 4.2 调控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活动强度 24 4.3 改善与提高旅游地环境净化功能 24 4.4 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三统一 24-25 5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流程 25-26 第四章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 26-31 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26 2 分量承载力计算模型 26-30 2.1 资源空间承载力(RECC) 26-27 2.2 生态环境承载力(EECC) 27-28 2.3 交通设施承载力(SECC_1) 28 2.4 供水设施承载力(SECC_2) 28 2.5 住宿设施承载力(SECC_3) 28-29 2.6 居民心理承载力(PECC_1) 29 2.7 旅游者心理承载力(PECC_2) 29-30 3 综合承载力计算方法 30-31 第五章 黄家湖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31-41 1 研究区域概况 31-34 1.1 研究范围 31-32 1.2 旅游区自然环境子系统辨识 32-33 1.3 旅游区经济子系统辨识 33-34 1.4 旅游区社会子系统辨识 34 2 黄家湖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4-39 2.1 资源空间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4-36 2.2 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6 2.3 交通设施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6-37 2.4 供水供电设施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7 2.5 住宿设施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7 2.6 居民心理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7-38 2.7 旅游者心理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38 2.8 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计算与分析 38-39 3 黄家湖公园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39-41 3.1 密度制约调节 39-40 3.2 环境制约调节 40 3.3 阈值调节 40-41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1-42 1 研究结论 41 2 研究展望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6
|
相似论文
-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TV213.4
- 参政党促进政府宏观调控研究,D665
-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X26
- 运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F205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205
- 冀北山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演化机制研究,X826
- 大庆市房地产市场分析与政府对策研究,F293.3
-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F592.7
- 我国应对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宏观对策研究,F426.1
-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F224
- 调水工程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TV68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F205
- 渭北黄土高原油松林健康评价及调控研究,S718.5
- 长春市房地产业发展与价格均衡调控的对策研究,F293.3
- 水稻纹枯病生态位及生态调控对策的研究,S435.111
-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区域调控研究,F127
- 长春大都市区空间调控对策研究,F299.27
- 辽源市工业产业布局研究,F427
-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X7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