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作 者: 包娟
导 师: 吴朝阳
学 校: 江西财经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
关键词: 大豆 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 动态关系
分类号: F7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豆期货交易已成为我国大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平抑价格波动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基本功能的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真正从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市场特性以及价格的形成特点出发,以代表直观大豆价格波动走势的日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两个市场之间的短期互动影响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研究目的是在期货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期现货两个市场存在价格波动相关性和风险规避要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大豆期现货市场实际状况和特点,通过对期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探讨我国大豆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期现货市场之间的联动程度,以及两个市场对外部信息冲击的反应程度等,据此为我国大豆整体市场交易和监督体系的完善,为我国在国际大豆贸易定价中争取主动权,为豆油企业的理性投资提出合理建议。本文选取2008年5月5日到2009年5月2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DEC)黄大豆一号近期期货合约的收盘价格和哈尔滨大豆批发市场中等油厂收购过筛油用大豆的现货市场价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单位根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一系列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虽然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序列和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在长期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有着市场整合关系,但实践中,中国大豆期现货市场呈现出不是很高的市场价格调整效率和较弱的联动性,所以中国大豆市场效率有待提高,影响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现货市场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虽然中国大豆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相互引导关系成立,但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却表现出非对称性,说明我国大豆期货市场交易、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进出中国大豆交易投资市场的套期保值和投机群体仍然是不够理性和成熟的,容易受膨胀的投机动机的影响,还不能较准确地把握进出大豆交易市场的时机;虽中国大豆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比较弱,在世界大豆价格形成中的地位与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量不相符,中国大豆的贸易定价在国际大豆定价方面仍然缺失话语权。本文共包括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动态关系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指出了文章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对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我国目前大豆的期现货价格都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两个市场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大豆产品需求过度依赖进口的现实又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完善,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第三章是对该实证研究的假设前提和所要采用的方法的介绍。包括单位根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一系列的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此外对实证所要选取的样本进行了简要介绍。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部分。在具体考查了样本序列统计特征和两个市场价格走势的基础上,采用两步协整检验法对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长期联系进行了协整检验;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引导关系;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两个市场对于来自对方市场的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反应状况。第五章对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了小结,从中发掘出中国大豆期货和现货市场效率和联动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两个市场之间弱联动和低调整效率的原因所在。第六章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在结合期现货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大豆市场的相关建议。针对大豆期现货市场的交易、管理和监督方面,提高两个市场的实践联动性。参考实证分析中两个市场价格的不同收益波动和影响程度,实现豆油企业理性投资。通过提高大豆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来提升在大豆国际定价中的地位。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1 导论  12-2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3
  1.2 文献综述  13-18
    1.2.1 相关理论综述  13-14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4-16
    1.2.3 国内相关研究  16-17
    1.2.4 小结  17-18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8-20
  1.4 创新与不足  20-21
2 中国大豆现货市场发展概况及特点  21-25
  2.1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发展概况及特点  21-23
  2.2 中国大豆现货市场发展概况及特点  23-25
3 研究方法和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25-32
  3.1 市场有效性假设  25
  3.2 研究方法  25-30
    3.2.1 ADF检验和协整检验  26-27
    3.2.2 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  27-28
    3.2.3 脉冲响应函数  28-29
    3.2.4 方差分解  29-30
  3.3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30-32
4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32-47
  4.1 样本数据的数字特征分析  32
  4.2 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的直观分析  32-33
  4.3 协整检验  33-41
    4.3.1 价格序列平稳性测试—ADF检验  33-37
    4.3.2 基于EG两步法的协整检验  37-39
    4.3.3 误差修正模型的参数估计  39-41
  4.4 Granger因果检验  41-42
  4.5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  42-47
    4.5.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45
    4.5.2 方差分解结果  45-47
5 实证结论反映出的问题及其原因  47-50
  5.1 实证结论及其反映出的问题  47-48
  5.2 原因分析  48-50
6 进一步完善中国大豆期现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50-53
  6.1 加强对大豆现货市场秩序的整顿,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监控力度  50
  6.2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促进两个市场的有机结合  50-51
  6.3 提高豆油企业的产能效率,实现企业在大豆市场的理性投资  51-52
  6.4 开放大豆期货市场,提升我国大豆在国际定价权上的话语权  52-53
附录  53-58
参考文献  58-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9.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0.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1.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2.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3. 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S565.1
  14.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5.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6.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17.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8.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19.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20.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21. 大豆发芽富硒工艺及硒在豆芽中的分布研究,TS21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 > 期货贸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