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变迁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孟倩
导 师: 彭迪云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经济一体化 制度变迁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加快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并且写入了我国“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之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证。目前中部地区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广度和深度不够。因此加速中部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实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七章。首先在介绍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制度变迁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入中部各省间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均衡分析。然后通过借鉴、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将理论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为建立中部区域实质性合作机制,加快一体化进程及其制度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实现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重点在于构筑一个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市场体系,强化经济圈和城市群之间的联系。通过制度创新,加强中部与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中部崛起的又一推动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导论  8-1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8-10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3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3-19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13-14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14-17
    2.2.1 关税同盟理论  14-15
    2.2.2 大市场理论  15
    2.2.3 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均衡发展理论  15-16
    2.2.4 梯度推移理论  16
    2.2.5 增长极理论  16-17
  2.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17
  2.4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客观要求  17-19
第3章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19-39
  3.1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述  19-23
    3.1.1 制度的内涵及功能  19-21
    3.1.2 制度变迁的理论概述  21-23
  3.2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23-29
    3.2.1 区位优势  24
    3.2.2 自然资源  24-26
    3.2.3 产业优势  26-28
    3.2.4 人力资源  28-29
  3.3 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29-37
    3.3.1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29-32
    3.3.2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32-34
    3.3.3 中部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37
  3.4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约束  37-39
    3.4.1 非正式制度方面的约束  37-38
    3.4.2 正式制度方面的约束  38
    3.4.3 缺乏可行的实施机制  38-39
第4章 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多重博弈均衡  39-45
  4.1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  39-41
  4.2 中部地区地方政府与其他区域地方政府的区域博弈  41-43
  4.3 中部地区各省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43-45
第5章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借鉴  45-50
  5.1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以欧盟为例  45-47
    5.1.1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和实质  45
    5.1.2 欧盟一体化模式的特点  45-47
  5.2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以长三角为例  47-49
    5.2.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48
    5.2.2 长三角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48-49
  5.3 几点启示  49-50
第6章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0-53
  6.1 制度创新的总目标和思路  50
    6.1.1 总目标  50
    6.1.2 战略思路  50
  6.2 营造产业内组织与分工的条件和环境  50-51
  6.3 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  51
  6.4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51
  6.5 强化经济圈、城市群之间的联系  51-52
  6.6 建立地方政府间联席、对话的长效机制和应急机制  52-53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53-55
  7.1 研究结论  53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3-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2.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与协调,D996.1
  3. 扩展与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与对策研究,F351.2
  4. 区域经济法基本问题研究,F127
  5.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变迁的探析,D630.3
  6. 哈大齐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业走廊建设协调发展研究,G719.2
  7. 江苏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F323.3
  8. 构建中韩双边FTA的相关问题研究,F752.7
  9.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F224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研究,F842.6
  11. 中国、越南、新加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G649.1
  12. 浙江乡镇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F276.3
  13. 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F127
  14. 我国东中西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F127
  15. 我国银行保险的制度变迁与市场效率研究,F832.2
  16. 中国行政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分析,F124
  17. 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F832.1
  18. 经济转型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752.67;F224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变迁的研究,G647.3
  20.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研究,F116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野下的长株潭政府间合作机制创新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