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流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

作 者: 吕小庆
导 师: 王朝科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河流承载力 经济社会 结构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资源之一,河流的生命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本论文从河流承载力的角度研究河流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关系。研究目的是以河流这一单维资源作为约束条件来反映河流对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承载力的作用,从一个侧面来表征河流与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特性。该理论将突破之前笼统的把河流归为水资源进行统一研究的理论模式,并以耦合度的理念定义河流承载力。同时,细分河流承载力和经济社会的内部结构,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内部子系统的耦合机理。具体来说,本论文将河流的承载力系统划分为河流的经济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将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划分为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三个部分构成。两个复杂系统之间的耦合必须遵循耦合的规律和条件,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模型具体分析,得出河流的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因此,将河流承载力引入分析经济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关系,从河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机理上综合考虑河流对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社会中应建立完善的河流承载力监测网络体系、与河流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资源开发管理体系。论文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中数据采集量较少,对各子系统之间的分析还需要更加完善等,笔者将在以后的继续研究中逐步深化,同时也期待本论文能引起更多理论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前言  8-17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8-9
  1.2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9-15
    1.2.1 中国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沿革  9-12
    1.2.2 西方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12-14
    1.2.3 简要的总结和启示  14-15
  1.3 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5-16
    1.3.1 问题研究的方法  15
    1.3.2 问题研究的意义  15-16
  1.4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之处和结构安排  16-17
2 河流对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影响  17-25
  2.1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17-20
    2.1.1 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起源  17
    2.1.2 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的摇篮  17-18
    2.1.3 古印度河流域——南亚文明的发祥地  18
    2.1.4 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18-20
  2.2 人类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及其影响  20-23
    2.2.1 古代人类利用河流的方式及其影响  20-21
    2.2.2 近代人类对河流的利用及其影响  21-23
  2.3 河流的变迁对人类发展的启示  23-25
3 河流承载力的系统结构  25-37
  3.1 河流承载力的含义界定分析  25-29
    3.1.1 理论界关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界定  25-26
    3.1.2 创立河流承载力概念  26-29
  3.2 河流承载力理论模型  29-32
    3.2.1 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  29-31
    3.2.2 河流承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31-32
  3.3 河流承载力的结构  32-37
    3.3.1 河流的经济承载力  32-34
    3.3.2 河流的社会承载力  34-35
    3.3.3 河流的人口承载力  35-36
    3.3.4 河流的自然环境承载力  36-37
4 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结构  37-44
  4.1 经济子系统结构  37-39
    4.1.1 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  37-38
    4.1.2 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方式  38
    4.1.3 经济系统中的分配方式  38-39
    4.1.4 经济系统中的交换方式  39
    4.1.5 经济系统中的消费方式  39
  4.2 人口子系统结构  39-42
    4.2.1 人口系统中的人口数量分析  40
    4.2.2 人口系统中的人口质量分析  40
    4.2.3 人口系统中的人口流动分析  40-41
    4.2.4 人口系统中的人口组成分析  41-42
  4.3 社会子系统结构  42-44
    4.3.1 社会系统中的社会制度  42-43
    4.3.2 社会系统中的社会公平  43
    4.3.3 社会系统中的社会和谐  43-44
5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机理  44-62
  5.1 耦合的概念和类型  44
  5.2 耦合遵循的规律和条件  44-45
  5.3 将耦合的概念引入经济社会与河流承载力的关系中  45-48
    5.3.1 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45-46
    5.3.2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的条件  46-48
    5.3.3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系的动态性  48
  5.4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子系统的耦合分析  48-52
  5.5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的类型  52-55
  5.6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耦合的实现途径  55-59
    5.6.1 河流的生态作用  56-57
    5.6.2 河流的开发利用  57-58
    5.6.3 通过水体的河流自净和纳污  58-59
  5.7 河流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59-62
    5.7.1 耗散结构理论下的统一性分析  59-60
    5.7.2 不同发展时期下的统一性分析  60
    5.7.3 协同作用下的统一性分析  60-62
6 两系统耦合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62-71
  6.1 建立完善的河流承载力监测网络体系  62-63
  6.2 建立与河流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产体系  63-64
    6.2.1 传统生产体系的弊端  63-64
    6.2.2 基于河流承载力的生产体系  64
  6.3 建立与河流承载力相适应的消费体系  64-66
    6.3.1 传统消费模式陷阱  64-65
    6.3.2 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  65-66
  6.4 建立与河流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管理体系  66-68
    6.4.1 人口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66-67
    6.4.2 建立相适应的人口数量、质量、流动管理体系  67-68
  6.5 建立与河流承载力相适应的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  68-71
    6.5.1 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利用规划  68-69
    6.5.2 对其他自然资源环境的管理  69-71
7 本文的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73
  7.1 结论  71-72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2-73
致谢  73-74
参考文献  74-79
附录  79-80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3.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4.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5.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6.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7.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8.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9.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10.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11.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12.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平面二级倒立摆中的应用,TP273.4
  13.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4.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5. 新疆油田地面工程造价指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F284
  16.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17. 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O621.1
  18.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9.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20. 基于LISREL的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评价研究,G643
  21. 西藏边防作战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TP311.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