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莫高窟导览线路设计研究

作 者: 谢春红
导 师: 王明明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路线设计 导览线路 文化遗产保护 敦煌莫高窟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31个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截至2008年7月),是敦煌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我国西北地区旅游的重要一站。世界文化遗产地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莫高窟的导览线路在展示莫高窟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导览线路设计的合理性深刻地影响着莫高窟遗产地的文物保护和游客参观体验。目前关于导览线路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宏观的区域旅游路线的设计研究方面,对景区范围内的导览线路的设计和研究方面,有了一定数量的定性的研究,仍缺乏从管理角度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导览线路的定量研究。本文在梳理前人相关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保护和合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首先研究莫高窟导览线路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线路设计的过程,形成了本文设计导览线路的基本目标:保护文化遗产为先,提高游客参观体验,便于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莫高窟导览线路设计的过程模型,包括(1)莫高窟导览线路的概念模型,确定导览线路中包含的内容;(2)导览线路中洞窟的选择模型,从保护文化遗产角度,确定不同承载量洞窟组成的多组洞窟组合;(3)所选洞窟的排列模型,避免导览线路迂回,使游客参观的路程尽量小。本文在建立莫高窟导览线路设计过程模型的同时,针对莫高窟目前开放的48个洞窟,设计出9条导览线路,通过概念模型和洞窟选择模型使游客按照洞窟的承载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开放洞窟中,同时,使游客参观各个时期的多个洞窟,并使参观路程最小。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Contents  11-14
第一章 绪论  14-24
  1.1 研究背景  14-19
    1.1.1 莫高窟的保护利用受到高度重视  14-15
    1.1.2 莫高窟的保护面临重多压力  15-16
    1.1.3 游客体验受到高度重视  16-17
    1.1.4 莫高窟参观方式探索  17-18
    1.1.5 莫高窟导览线路的作用与研究意义  18-19
  1.2 研究目标  19-20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0-23
    1.3.1 研究思路  20
    1.3.2 研究方法  20-21
    1.3.3 技术路线  21-22
    1.3.4 结构安排  22-23
  1.4 本文选题来源  23-2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4-34
  2.1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研究  24-26
  2.2 文化遗产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26-28
    2.2.1 发展是第一要义  26-27
    2.2.2 以人为本是核心  27
    2.2.3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7-28
  2.3 路线设计的相关研究  28-32
    2.3.1 国内外关于旅游线路设计模式的研究  29-30
    2.3.2 关于旅游线路设计原则的研究  30
    2.3.3 影响旅游线路设计的因素研究  30-32
    2.3.4 旅游线路设计方法的研究  32
  2.4 游客对莫高窟的影响的研究  32-34
    2.4.1 观众对洞窟环境影响实验  32-33
    2.4.2 洞窟游客承载量实验  33-34
第三章 导览路线设计的基本问题  34-40
  3.1 导览线路的界定  34
  3.2 导览线路的设计原则  34-36
    3.2.1 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  35
    3.2.2 提高游客参观体验的原则  35-36
    3.2.3 便于管理原则  36
  3.3 导览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  36-37
  3.4 导览线路的设计过程  37-40
第四章 莫高窟导览线路设计过程模型  40-66
  4.1 选择开放洞窟  40-48
    4.1.1 开放洞窟选择的依据  40-41
    4.1.2 开放洞窟选择  41-42
    4.1.3 目前莫高窟开放洞窟及其属性  42-48
  4.2 导览线路的概念模型  48-52
    4.2.1 每条导览线路中洞窟数量  48-49
    4.2.2 每条导览线路中各时期洞窟的比例及数量  49-51
    4.2.3 导览线路的概念模型  51-52
  4.3 导览线路中洞窟的选择模型  52-61
    4.3.1 几个基本概念  52-54
    4.3.2 导览线路中洞窟的选择的一般模型  54-61
  4.4 导览线路中洞窟顺序的排列模型  61-65
    4.4.1 洞窟排列模型的建立  62-63
    4.4.2 洞窟排列模型的求解  63-64
    4.4.3 导览线路的设计结果  64-65
  4.5 小结  65-66
第五章 结论  66-70
  5.1 研究结论  66-67
  5.2 研究展望  67-70
参考文献  70-72
附录1:洞窟面积大于10平米的洞窟(206个)  72-73
附录2:莫高窟的洞窟价值分级表  73-74
附录3:洞窟的病害情况(78个)  74-77
附录4:9组洞窟组合的距离矩阵  77-82
附录5:Lingo软件求解TSP问题的程序  82-84
致谢  84-86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6-88
作者及导师简介  88-89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9-90

相似论文

  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三维公路选线设计,U412.3
  2.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3. 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非政府组织生存状态研究,G123
  4. 马街书会中民间组织的角色研究,J826
  5. 从海城高跷秧歌变迁看民间艺人的能动作用,J722.211
  6.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巴渝民歌文化初探,J607
  7. 城市紫线划定研究,TU984.114
  8.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F592.7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析,G122
  10.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122
  11. 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2.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13.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杭州民俗体育研究,G812.7
  14.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TU984.114
  15.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G122
  16. 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J825
  17. 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J607
  18. 政治学视角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C95
  19.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途径与优势,G122
  20. 浦东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G122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淮阳伏羲陵庙会的传承与变迁,G1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