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昆明“一二·一”学潮中的国共斗争

作 者: 陈海儒
导 师: 刘丽琼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西南联合大学 “一二·一”学潮 国共斗争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西南联合大学建立了自己公开或隐秘的基层组织,在看似平静的联大校园中蕴藏着政党的明争暗斗。可以说,昆明“一二·一”学潮是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在校园进行政治较量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学潮的初发、深入、高潮、尾声各个阶段,国共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国民党当局竭力“防范”、“压制”学潮:起初是利用党团组织破坏罢课活动,继而利用军警机关镇压学潮,在镇压不当,引发血案,致使学潮愈演愈烈之后,国民党内部各方在如何尽快促使学生复课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中共方面一直积极“引导”和“支持”学潮:它采用“隐身学生之外,引导学潮于内”的策略,通过“民青”等外围组织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各方对学潮的支持,并引导罢课学生适时调整斗争策略,从而取得了学潮的胜利。昆明“一二·一”学潮中的国共斗争以国民党捉襟见肘、狼狈应付、渐失民心及共产党灵活应对、扩大影响而结束。它为战后初期共产党在国统区成功开辟“第二条战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2
  一、学术史回顾  7-10
    (一) 大陆研究动态  7-8
    (二) 台湾及海外研究动态  8-10
  二、目前有关昆明"一二·一"学潮研究的特点  10
  三、几点说明  10-12
第一章 学潮前国共双方在西南联大的活动  12-27
  第一节 中共地下组织在西南联大的建立及活动  12-15
    一、两个党支部并行阶段(1938.10-1939.7)  13
    二、一线总支、二线总支阶段(1939.7-1941.1)  13-14
    三、大疏散后的联大党组织(1941.1-1945.11)  14-15
  第二节 国民党、三青团在西南联大的组织及活动  15-19
    一、国民党西南联大区党部的建立与活动  15-17
    二、联大三青团分团部的建立及活动  17-18
    三、西南联大国民党、三青团关系考察  18-19
  第三节 国、共双方对西南联大学生的争取  19-27
    一、国民党、三青团对青年学生的争取  20-22
    二、中共秘密外围组织建立及其对学生自治会的领导  22-24
    三、国民党对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的防范  24-27
第二章 国共双方在学潮中的活动  27-54
  第一节 共产党:因势利导,掌控学潮  27-39
    一、反内战时事晚会的策划  27-29
    二、修改《罢课宣言》,团结大多数学生  29-30
    三、惨案后调整机构,扩大宣传  30-35
    四、从修改复课条件到停灵复课的转变  35-38
    五、复课后的"补课"  38-39
  第二节 国民党:不同地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措施  39-54
    一、云南党政军当局:"防学生如防贼,对学生如对敌"  40-45
    二、傅斯年:从去李努力到"将万强压力加于罢课者"  45-48
    三、梅贻琦:从满怀信心到为难失望,再到积极化解  48-49
    四、卢汉:从"尽力了息"到"分头多方设法劝阻遏止"  49-54
第三章 国共双方在学潮中的斗争策略及得失  54-63
  第一节 国民党:分化瓦解,软硬兼施  54-59
    一、云南党政军当局:反应激烈,强硬压制  54-56
    二、蒋介石:强硬有余,变通较少  56-57
    三、国民党在学潮中渐失民心  57-59
  第二节 共产党:顺应潮流,积极引导  59-63
    一、隐身学生之外,引导学潮于内  59-61
    二、坚持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及时改变斗争策略  61-62
    三、社会影响在学潮中得到扩大  62-63
第四章 余论:"一二·一"学潮中的中国民主同盟  63-67
参考文献  67-7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人才培养及研究工作,O4-4
  2. 抗战时期的中国高校教育管理,G649.29
  3. 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研究,G649.2
  4. 地质研究所—中国20世纪初叶精英教育的成功尝试,P5-4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6.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7. 苏联、共产国际与北伐战争(1926-1927),K262;D231
  8.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军关系的早期探索,D231
  9. 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D231
  10. 试析1929-1933年中共中央与地方苏维埃政府农民土地政策的差异,D231
  11.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231
  12.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启示,D231
  13.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研究(1937-1942),D231
  14. 李大钊人生哲学研究,D231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及启示,D231
  16.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研究,D231
  17.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231
  18. 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231
  1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20. 张申府与中国共产党(1917-1949),D231
  21. 中共领导人与西路军问题的拨乱反正,D2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