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善意取得中的两个问题

作 者: 侯慧
导 师: 李锡鹤
学 校: 华东政法大学
专 业: 民商法学
关键词: 善意取得 不动产 公信力 交易安全 遗失物
分类号: D9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涉及民法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之衡量与价值问题,为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民法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善意取得适用于动产领域历来没有争议,但是否适用于不动产领域,各国立法规定不一,学界亦存不同见解”。我国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明确将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不动产,引发了学术界一番讨论的热潮,同时,《物权法》第107条规定了关于遗失物善意取得的问题,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仅在本文中做一些粗浅探讨。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个部分,试图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比较、实践基础等诸方面的研究,寻求在不动产领域建立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依据,探讨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并针对遗失物善意取得规定中的若干小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有所建议。第一章主要是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研究。第一节首先介绍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善意”的界定。善意是善意取得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可是说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建立在第三人善意的基础上的,因此,准确把握善意的内涵,对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意义重大。第二节介绍了各国立法中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情况,实行实质审查主义的国家,因不动产的登记具有公信力,公众可以信赖已经登记的权利事项为真正的权利状况,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我国不动产登记实行实质审查主义,建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符合立法发展的。第二章第一节介绍了有关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建立的正反面学说,并加以评析,最后得出结论:不动产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具体含义应是:不动产的真权利人请求登记机关涂销错误登记后,原登记人的处分行为构成无权处分,第三人因善意取得不动产所有权。而在错误登记被涂销前,第三人无论恶意或善意,均依合同继受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第二节论述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依据:实践依据在于不动产登记制度普遍建立后,仍存在权利外像和真实权利的错位,第三人仍面临不动产交易危险,理论依据在于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第三章介绍了有关遗失物善意取得的一些问题,共有四个小节。第一节分析了有关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的正反面观点;第二节论述了遗失物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并驳斥了有学者提出的,“遗失物所有人存在过错,具有可归责性,应当承担遗失物不能追回的法律后果,故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第三节介绍了我国物权法第10条规定的回复请求权的性质及在回复请求权的存续期间遗失物的归属情况;第四节总结遗失物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指出从打击犯罪的角度,民法中不应规定盗赃物的善意取得。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论林权登记制度,D923.2
  2.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3. 浅议我国不动产交易中的善意取得制度,D923.2
  4. 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问题研究,D913
  5. 张富存诉路世伟不动产确认纠纷案分析,D923.2
  6. 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D923.2
  7. 梁丽案研究,D924.3
  8. 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研究,D625
  9. 地役权制度研究,D923.2
  10. 论动产抵押物的转让,D923
  11.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D630
  12. 夫妻共有不动产隐名共有人的权利保护,D923.2
  13. 论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完善,D923
  14. 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D923.2
  15. 房产税的法律思考,F812.42;F293.3
  16. 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的界定,D923
  17. 论民事执行中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D925.1
  18. 不动产抵押权与其他优先权冲突规则研究,D923
  19. 市场监管法视角下的公司登记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20. 论不动产征收制度的完善,D922.181
  21.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研究,D923.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物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