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伯玙《毛诗指说》研究

作 者: 金凌霞
导 师: 李金善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成伯玙 《毛诗指说》 诗学观点 学术渊源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成伯玛的《毛诗指说》属于唐代仅存的三部《诗经》学著作之一,其地位及影响却无法与其它两部相提并论。但作为唐代中后期唯一仅存的《诗经》学论著,《毛诗指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体现当时的学术概况,并且这部著作本身也具有不同于唐代当时的诗学权威著作《毛诗正义》之处,所以本文就其较为复杂的学术渊源及新颖的诗学理论进行了探讨。首先谈到的是成伯玛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关于成伯玛本人,正史没有其传记资料,所以只能根据有限的文献了解其生存年代,至于其著述,则除《毛诗指说》外,皆已佚失,文献只保留了书目。对《毛诗指说》内容的分析是文章的重点。本文将其诗学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的观点,另一类则是自己独立的见解。成伯玛虽本《毛诗》而作《指说》,但其论诗并不专主《毛诗》,而是博采众家。所以,对于他在前人学说基础上的发挥,有必要进行分析。其独立的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诗序》作者的分析,二是从文学角度论诗。在诗经汉学统治下的唐代当时,成伯玛此论诚可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惜在当时影响不大。关于《诗序》的说法到宋代即有人附和,而论述《诗经》文学性的回声,则迟至清代才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9
  一、选题的意义  7-8
  二、选题研究现状  8
  三、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8-9
第1章 作者生平及著述考  9-15
  1.1 "正史无传"的成伯玛  9-10
  1.2 佚失严重的著述  10-12
  1.3 疑辨初兴的时代  12-15
第2章 博采前人之说的诗学观点  15-23
  2.1 采前人之说,论诗的概念及其产生  15-19
  2.2 兼《毛》、《鲁》之论,谈何谓四始  19-20
  2.3 循《正义》途径,以优劣论《国风》次序  20-23
第3章 关于六义的论述有得有失  23-35
  3.1 六义两分,开"三用三情"之源头  23-25
  3.2 发挥前人之论,谈风雅颂区别及其他  25-32
  3.3 以经学家的思维,论比、兴区别  32-35
第4章 自成一家的说《诗》新论  35-44
  4.1 大胆质疑《诗序》作者  35-40
  4.2 从文学角度论《诗》  40-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48

相似论文

  1.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2.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3.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4.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5. 论特纳“新史学”,K097
  6. 爱德华·希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述评,G640
  7. 苏轼易学研究,B244
  8. 《银海精微》的成书时间、学术渊源、学术成就研究,R2-52
  9. 陆德明考论,I206.2
  10. 温振英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研究,R272
  11. 赵炳南中医皮肤科学术渊源及学术特点研究,R275
  12.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13. 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I207.22
  14. 东汉文人五言诗主题嬗变,I207.22
  15.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I207.22
  16. 地域视角下的明代诗话文献考论,I207.22
  17. 李怀民诗歌研究,I207.22
  18. 清代布衣诗人李果研究,I207.22
  19. 思考的画卷,I207.22
  20. 韩淲其人其诗,I207.22
  21. 阮籍《咏怀诗》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