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巴托克多调性对位作品分析研究

作 者: 朴红花
导 师: 申浩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多调性 巴托克 织体分析 调性空间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主张各种观点和创作手法的音乐流派在不同领域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其中在多声部创作对位领域里,多调性成了许多作曲家常用的手法之一。多调性对位的产生,伴随着1910年后调性等级制的解放和与和声技法的告别,其原由既是为了削弱传统功能性和声的重要性,转而注重旋律线条与复调风格的横向写作;也是在线性对位或不协和对位的写作原则基础上,进而采用单一调性旋律扩展为诸多调性旋律的结合。与此同时,多调性对位的运用还顺应了1910年至1940年音乐创作中出现的扩展调性倾向。本文主要以二十世纪多调性对位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运用实例分析法对多调性对位的发展脉络、概念、对位类型上做出论证;其次,从巴托克的音乐思想空间与创作构想、调性思维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究;最后对巴托克多调性作品进行专项分析。以此说明多调性创作作为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新型调性思维,是现代乐派作曲家采取的一种既脱胎于调性体系又力求远离调性体系的重要创作手法。通过研究,总结巴托克多调性作品的对位结构、创作技法、调性功能特点,进而给我国复调音乐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积极性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0-11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3
第二章 多调性对位的考察  13-27
  2.1 多调性对位历史渊源  13-15
  2.2 多调性应用及复调结构  15-21
  2.3 现代多调性概念界定  21-27
第三章 巴托克及其调性空间  27-38
  3.1 巴托克的音乐思想空间  27-30
  3.2 巴托克的创作思想  30-31
  3.3 巴托克创作技法的特征  31-38
第四章 巴托克多调性对位织体分析  38-53
  4.1 多调性对位和声特点分析  38-44
  4.2 多调性对位特点分析  44-48
  4.3 多调性对位结构特点分析  48-53
第五章 结语  53-56
参考文献  56-58
致谢  58-59
附录A  59

相似论文

  1. 巴托克第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研究,J614
  2. 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研究,J624.1
  3. 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的艺术特色及演奏之研究,J624.1
  4. 常态与裂变:巴托克音乐创造的双重维度,J605
  5. 巴托克儿童钢琴曲作品《献给孩子们》教学之探究,J624.1-4
  6. 浅谈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J622.1
  7. 逾越与升华,J605
  8. 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读,J624.1
  9. 米约作品中的多调性思维及技法研究,J605
  10. 巴托克中提琴协奏曲和利盖蒂中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对中提琴演奏技术发展的贡献,J622.1
  11. 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探索,J624.1
  12. 论米约的双钢琴组曲《丑角》,J614
  13. 巴托克《小宇宙》之现代音乐教学探究,J624.1-4
  14. 巴托克钢琴组曲《户外》音乐分析,J614
  15. 巴托克《小宇宙》的教材特色,I106.6
  16. 斯特拉文斯基六首室内乐作品和声研究,J614.1
  17. 以音级集合与申克式线性运动所引发的创作思维,J614
  18. 巴托克两部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J624.1
  19. 格里格《抒情小品》分析研究,J614.3
  20. 对称和弦的滥觞,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