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意识

作 者: 李廷廷
导 师: 陈刚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画山水序》 《林泉高致·山水训》
分类号: J212.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于某些经典文本的审美解读。中国古代画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之下生成的,历代的绘画理论著作为中国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发展留下了值得发掘和研究的成果。宗炳的画论专著《画山水序》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在山水画高度成熟之后产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之前的山水画创作的全面的理论总结。故本文从这两部典型的画论著作着手,来初步体会和把握中国古代艺术家特别是山水画艺术家与理论家对生态美学的理解,开掘和阐释其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和第一章,对有关生态美学的学科背景、研究现状、一些重要概念做基本的归纳和梳理,对生态美学与古代画论的关联进行初步讨论。第二章阐述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山水及其艺术传达形式——山水画的生态美学意义。第三、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借助于生态美学的角度和方法对古代山水画论《画山水序》和《林泉高致·山水训》进行解析,揭示山水画理论、山水画作品体现出来的山水生命与人的生存之间彼此亲和的共生状态,发掘其间蕴含的生态美学意识和思想元素,进而阐释其中所蕴含的对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体现出古代艺术家和理论家对“诗意的栖居”的一种本能的追求,与当代生态理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相一致,折射出古人理想的生活追求。统而观之,两部画论中的一些观点有对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入思考。而历史的看,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山水画论生态美学思想的酝酿之花,而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是山水画论生态美学思想的待熟之果。结语部分,论述《画山水序》与《林泉高致·山水训》在古典生态美学中的地位,同时进一步就山水画论进行生态美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做总结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概括地讲,本文凭籍生态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开掘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生态美学观念,系统研究魏晋南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这样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山水画论的根本意义在于:考察生态美学存在论与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意在为现实的艺术理论(山水画论)的研究和艺术(山水画)创作以及人类生存境遇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宗炳美学思想探微,B83-09
  2. 从宗炳《画山水序》看老、庄思想对早期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影响,J209.2
  3. 南阴北阳,J205
  4. 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201
  5. 庙堂、山林、佛土的美好结合,J205
  6. 制衡与错位,J212.05
  7. 现代中国画的审美特征研究,J212.05
  8. 两宋时期山水画中的建筑研究,J212.05
  9. 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研究,J212.05
  10. 从“以线造型”和“以情运色”看中国画的表现性,J212.05
  11.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水”的审美研究,J212.05
  12. 中国画儿童题材艺术表现浅论,J212.05
  13. 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212.05
  14. 心性之像,J212.05
  15. 柯九思《晚香高节》图研究,J212.05
  16. 论“似与不似”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J212.05
  17. 范宽的笔墨与意境,J212.05
  18.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特点之比较,J212.05
  19. 屡变者面貌,不变者精神,J212.05
  20. 论郭熙《林泉高致》及其山水画的创作理念,J212.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技法 > 中国画技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