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的土地买卖和土地契约

作 者: 罗操
导 师: 叶文宪
学 校: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东汉 买地券 土地买卖 土地契约
分类号: K23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汉买地券是平民百姓与神鬼之间进行土地交易而订立的土地买卖契约,是死者合法拥有墓地所有权的文书凭证。它作为事死如生丧葬习俗和土地买卖之风盛行情况下的产物,其内容不尽相同,大体上可分为“买地类”、“买地与镇墓类”,不过它们象征死者在地下拥有墓地所有权的内涵毫无差异,目的都在于得到地下官府的认可和保护。买地券产生于东汉前期,流行于中晚期,券文内容虽然复杂,主题倒也鲜明,且富有时代特色,呈现出文本形式多样性、时空分布非一性、世俗性等特征。虽然买地券作为陪葬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土地买卖的真实情况及人们使用土地买卖契约的观念。从买地券记载的内容来看,东汉时期地权流转速度之快,可以从交易者身份广泛化、土地种类多样化、土地买卖行为细碎化、土地买卖规范化等方面得到说明。地权在快速流转的同时,时人都以货币计价,为我们展示了东汉时期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千差万别的地价概况。正因土地可以买卖,且以货币计价,广大民众方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进入土地市场买进或卖出,给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从东汉买地券来看,东汉土地买卖契约已具有立契时间、当事人、对象地、地价及交割、责任与担保、见证人等条款,作为产权凭证文书已具有法律效力,对购买者的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永远起着保护作用。不过当事人买地立契的目的在于结信,而非争讼。正是在这一点上,黎民百姓的利益才与统治者的意图不谋而合,官府在某种程度上认可土地买卖契约结信防讼的社会价值,用之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发挥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绪论  8-16
  一.学术史回顾  8-12
  二.选题缘由  12-14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5
  四.创新与不足  15-16
第一章 买地券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别、特征  16-31
  一.买地券产生的原因  16-20
  二.买地券类别  20-27
  三.买地券特征  27-31
第二章 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土地买卖的情况  31-47
  一.土地买卖特征  31-37
  二.土地价格  37-44
  三.土地买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44-47
第三章 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民间土地契约的要素和法律效用  47-60
  一.土地契约的要素  47-53
  二.土地契约的法律效用  53-60
结语  60-63
参考文献  63-68
致谢  68-69
附录  69-73
作者简历  73

相似论文

  1. 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B933
  2. 唐前荀学研究,B222.6
  3. 两汉布衣入仕研究,K234
  4. 东汉新词研究,H131
  5. 两汉时期汉匈间人口流迁研究,K234
  6. 东汉外戚文人群体生存状态研究,I206.2
  7. 际遇与走向:东汉末年士人的政治分流,K234.2
  8. 东汉西北大族与皇权政治研究,K28
  9. 王符《潜夫论》贤才思想研究,B234.93
  10.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新论,K877
  11.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K234.2
  12. 东汉外戚政治研究,K234.2
  13. 从秦汉出土资料看死后的所谓地下世界,K878.8
  14. 近代中国民事习惯中的土地买卖与继承,D923
  15. 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I206.2
  16. 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K234.206
  17. 东汉音乐文学研究,I206.2
  18. 楼昉研究,I206.2
  19. 东汉免官问题探讨,K234.2
  20. 东汉社会与三贤思想,K23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东汉(25~22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