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刺法分期治疗Bell\'s面瘫的疗效评价研究

作 者: 雷静涵
导 师: 胡玲香;李瑛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Bell’s面瘫 不同刺法 分期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分类号: R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分期电针刺法和分期毫针刺法治疗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并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的总体评分,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的评分标准,客观评价两种不同刺法分期治疗Bell’s面瘫疗效的异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9例Bell’s面瘫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分期电针组或者对照组分期毫针组接受治疗。其中剔除、脱失或终止试验病例10例,109例病人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并纳入分析。针刺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整个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①两组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可比性强(P>0.05)。②从治疗后两组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来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期电针组的痊愈率为45.00%、显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95%,分期毫针组的痊愈率为48.98%、显效率为34.69%、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一月和三月随访时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月随访时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提示面神经功能恢复比一月随访时好。结论:①分期电针与分期毫针治疗Bell’s面瘫,两种方法临床疗效均较好,总有效率分别为95%、100%,两种方法治疗Bell’s面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治疗Bell’s面瘫,不良反应极少,安全性好。③两种方法治疗Bell’s面瘫在治疗结束后三月随访时面神经功能恢复较一月随访时好,可能与针灸远期疗效有关。④两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缩略词表  9-10
引言  10-12
临床研究  12-38
  1. 研究对象  12-15
    1.1 受试者的来源  12
    1.2 诊断标准  12-13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13
      1.2.3 分期标准  13
      1.2.4 神经定位标准  13
    1.3 纳入标准  13
    1.4 排除标准  13-14
    1.5 中止标准  14
    1.6 病例的剔除、脱落与处理  14-15
      1.6.1 剔除与脱落标准  14
      1.6.2 剔除、脱落病例的处理  14-15
  2. 研究方法  15-22
    2.1 样本数估算  15
    2.2 随机分组方法  15
    2.3 对照  15-16
    2.4 治疗措施  16-19
      2.4.1 治疗组:分期电针组  16-17
      2.4.2 对照组:分期毫针组  17
      2.4.3 取穴标准  17-18
      2.4.4 刺激参数的要求  18-19
    2.5 观察周期  19
    2.6 观察指标  19-20
      2.6.1 一般项目  19
      2.6.2 诊断指标  19
      2.6.3 安全性指标  19
      2.6.4 疗效指标  19-20
      2.6.5 研究评价指标  20
    2.7 疗效评价标准  20
    2.8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20-21
    2.9 安全性评价  21
    2.10 随访  21
    2.11 质量控制  21-22
    2.12 统计分析  22
  3. 研究结果  22-38
    3.1 病例总体分布情况  22-24
      3.1.1 年龄分布情况  22-23
      3.1.2 性别分布情况  23
      3.1.3 治疗前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分部情况  23-24
      3.1.4 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分部情况  24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24-27
    3.3 治疗结果  27-34
      3.3.1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分析  27-28
      3.3.2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28-29
      3.3.3 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的比较  29-30
      3.3.4 治疗前后两组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差值比较  30
      3.3.5 治疗后两组面神经麻痹分级评分(总)比较  30-31
      3.3.6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抬额评分比较  31
      3.3.7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皱眉评分比较表  31
      3.3.8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闭眼评分表  31-32
      3.3.9 治疗后两组面神经麻痹分级耸鼻评分比较  32
      3.3.10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面肌肌力评分比较  32
      3.3.11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鼻唇沟评分比较  32
      3.3.12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鼓腮评分比较  32-33
      3.3.13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示齿评分比较  33
      3.3.14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吹口哨评分比较  33
      3.3.15 治疗后面神经麻痹分级患侧降下唇评分比较  33-34
    3.4 随访情况  34-35
    3.5 临床研究的完成情况  35-36
    3.6 不良反应  36-37
    3.7 安全性评价  37-38
讨论  38-46
  1. 祖国医学对Bell's面瘫的认识  38-39
  2. 现代医学对Bell's面瘫的认识  39-40
  3. 关于分期治疗中刺法的讨论  40-43
    3.1 急性期刺法讨论  40-41
    3.2 静止期、恢复期刺法的讨论  41-43
      3.2.1 电针刺法  41-42
      3.2.2 透刺法  42-43
  4. 关于量表的使用  43-44
  5. 关于本临床研究的特点  44-46
    5.1 随机对照方法  44
    5.2 质量控制  44-45
    5.3 量表的使用  45
    5.4 随访  45-46
结论  46-47
问题与展望  47-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1
附1 综述  51-59
附2 疗效评价表  59-61
附3 图片  61-6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2

相似论文

  1. 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系统评价,R687.3
  2. 清热消癥方合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R285
  3. 急性期井穴刺血对Bell\'s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R246
  4. 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方法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分析,R687.4
  5. 清热消癥方与化瘀止痛方分期治疗瘀热蕴结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R271.9
  6. 益生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R576
  7. 微创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THA中应用的系统评价,R687.4
  8. 益气健脾方治疗化疗期间乳腺癌的临床研究,R737.9
  9. 抗纤1号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R575.2
  10. 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分期与治疗,R726.8
  11. “面口合谷收”在针刺治疗Bell\'s麻痹中的作用评价,R246
  12. 膈下逐瘀汤加一贯煎双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R259
  13. 温经通络法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R259
  14. 针灸治疗癌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及系统评价,R246.5
  15. 活血消癥胶囊和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R271.9
  16. 孙氏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早期疗效初步评价,R244.1
  17. 中西药治疗失眠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R740
  18. 中医药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计量分析及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文献系统评价,R259
  19. 不同针灸方式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20. 分期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