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针对创伤痛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

作 者: 徐蕾
导 师: 余曙光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择时治疗 针刺镇痛 昼夜节律 痛阈 c-fos基因 褪黑激素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24小时内6个不同时间段的针刺抗创伤痛模型大鼠的观察研究,以揭示电针抗创伤痛在昼夜节律方面的相关特征。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192只SD大鼠,将动物随机分为24组,每组8只,其中每4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于8:00(ZT0)、12:00(ZT4)、16:00(ZT8)、20:00(ZT12)、24:00(ZT16)、4:00(ZT20)这6个时间点用甩尾法测定动物痛阈后,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对动物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截肢,不电针)、空白电针对照组(不截肢,仅电针)、截肢模型组(只截肢,不电针)、截肢电针组(截肢,同时处以电针),电针穴位选择为健侧的“足三里”穴、“环跳”穴。处理结束后立即测定动物的术后痛阈,计算实验前后的痛阈改变率。24h后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表达的情况,ELISA法测定血浆褪黑激素水平,探讨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实验时同一时间点的4个组的手术、电针及动物处死、取样均同时进行。结果正常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其峰值在16点左右,谷值在24点左右,即明期痛阈较高,暗期痛阈较低;创伤痛大鼠痛阈明显降低,而以早晨8点左右痛阈下降最为明显;不同时辰电针能提高相对应时间点创伤痛大鼠痛阈,且早晨8点的镇痛效果最佳:电针对正常动物及创伤痛动物痛阈的昼夜节律均有影响。空白对照组脊髓中c-fos基因表达量极低,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截肢后表达量明显上升,且呈现无节律的变化趋势;与截肢模型组比较,截肢后施加电针,以中午12点和晚上20点c-fos基因表达量减少最为明显。正常大鼠血MT浓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截肢后血浆MT浓度明显降低,节律出现双峰的变化趋势;截肢同时施加电针对血浆MT浓度较截肢模型组有所升高,昼夜节律与空白电针组相近。结论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电针可对抗创伤痛,电针抗创伤痛的效应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特征,不同的时间点的针刺镇痛效果不同。这一实验结论可为临床针麻手术的最佳时间选择及择时电针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中英文缩略词表  6-12
实验研究  12-39
  第一部分 电针抗创伤痛效应的昼夜节律特征研究  12-24
    1. 实验材料  12-13
      1.1 实验动物  12
      1.2 主要仪器  12-13
    2. 实验方法  13-15
      2.1 动物分组  13
      2.2 动物处理  13-14
        2.2.1  13-14
        2.2.2 造模方法  14
        2.2.3 穴位选择及针刺方法  14
      2.3 痛阈测定方法  14-15
      2.4 统计学处理  15
    3. 结果与分析  15-24
      3.1 动物基线水平比较  15-16
      3.2 痛阈的昼夜节律及创伤、电针对大鼠痛阈昼夜节律的影响  16-24
        3.2.1 截肢手术前后大鼠痛阈的总体变化情况  16-20
        3.2.2 空白对照组大鼠实验处理前后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20-21
        3.2.3 空白电针对照组大鼠实验处理前后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21
        3.2.4 截肢模型组大鼠截肢手术前后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21-22
        3.2.5 截肢电针组大鼠截肢手术前后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22-24
  第二部分 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血浆褪黑素的影响  24-39
    一.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的影响  24-34
      1. 实验材料  24
        1.1 实验动物  24
        1.2 主要试剂  24
        1.3 主要仪器  24
      2. 实验方法  24-25
        2.1 动物分组  24
        2.2 动物处理  24-25
      3. 标本处理  25-26
        3.1 组织取材及固定  25
        3.2 免疫组化染色  25-26
        3.3 结果分析与判断  26
      4 统计学处理  26
      5. 结果与分析  26-34
        5.1 截肢手术前后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表达的总体变化情况  26-32
        5.2 截肢手术前后各组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32-34
    二.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血浆褪黑素的影响  34-39
      1. 实验材料  34
        1.1 实验动物  34
        1.2. 主要试剂  34
        1.3. 主要仪器  34
      2. 实验方法  34-36
        2.1 动物分组  34
        2.2 实验方法  34-35
        2.3 标本处理  35
          2.3.1 取材  35
          2.3.2 血浆MT的测定方法  35
        2.4 统计学处理  35-36
      3. 结果与分析  36-39
        3.1 电针对创伤痛大鼠血浆MT含量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  36-39
讨论  39-46
  1. 中医学对针刺镇痛和疼痛昼夜节律的认识  39-40
  2. 选穴依据  40-41
  3. 模型评价  41
  4. 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痛阈昼夜节律的影响  41-43
  5. 电针对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脊髓腰段C-FOS基因的影响  43-44
  6. 电针对创伤痛模型大鼠血浆褪黑素的影响  44-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1
问题与展望  51-52
致谢  52-53
附件一:综述  53-61
附件二:攻读硕士学位期_’间发表的论文  61

相似论文

  1. 机械通气所致急性肺损伤对大鼠昼夜节律改变和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R563.8
  2. 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研究,R742.1
  3.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伤及预后的研究,R473.74
  4.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5. 慢性浅表性胃炎体表相关痛敏穴位研究,R246
  6. 侧脑室注射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清对电针夹脊穴镇痛的影响,R245
  7.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血压变化昼夜节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743.3
  8. 小儿内伤咳嗽常见证型与时间医学(昼夜节律)相关性研究,R272
  9. 2型糖尿病伴下肢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研究,R587.2
  10. 逍遥散对肝损伤大鼠的时辰药动学、时辰药效学研究,R285.5
  11. 针刺调节疼痛与免疫的共同作用机制与内源性TRH的关系研究,R245
  12. 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自发活动及下丘脑CRH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R245
  13.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及其对生物钟基因Per1作用的研究,R245
  14. OSAHS患者血浆褪黑激素与其脑电觉醒的相关性及在白天嗜睡程度评估中的价值,R766
  15. 果蝇的昼夜节律模型研究,Q-332
  16. CYP3A4*1G多态性对女性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芬太尼药动学及痛阈的影响,R96
  17.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8.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R246
  19. 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S858.27
  20. 褪黑激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性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S823
  21. 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P物质表达水平的影响,S858.2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