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作 者: 张爱民
导 师: 刘向东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灰飞虱 温度 种群动态 生长发育 繁殖 波动性不对称
分类号: S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灰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成虫在水稻基部刺吸危害为主,同时,成虫在水稻植株组织内产卵造成危害。灰飞虱还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病害的普遍流行与稻谷的减产。近年来灰飞虱爆发的频次有所增加。对此本文结合田间种群调查和室内温度胁迫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探讨了温度因子在灰飞虱种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阐明灰飞虱种群爆发的生态机制,并为其预测预报提供依据。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调查了2007-2008年南京地区灰飞虱自然种群的全年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化,结合平均气温分析了虫量变化与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越冬期间1月的低温对全年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代的发育进度慢于、发生量低于2007年。7、8月的高温抑制了种群的生长发育,形成了全年的越夏低谷。越夏和越冬过程中各龄若虫和成虫均有存在,但以3-5高龄若虫为主。若虫和成虫都有很强的耐寒性,室内不同温度下的过冷却点均在-22℃以下。同样,田间11月至次年3月虫源的过冷却点也在-22℃以下,且各时间段间没有显著差异。测定了2008年2代成虫(F0)及其子代(F1F2)在24℃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结果表明,与室内24℃试虫相比,除F1代的发育速度快、成虫寿命短和繁殖力低(56.19粒/♀)外,田间虫源的F0和F2代与室内虫源间均无显著差异。灰飞虱种群通过一代次的取食经历即可适应新环境。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生物学特性及种群爆发的影响,系统研究了18-33℃恒温下灰飞虱种群的存活、生长发育、翅型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和33℃明显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其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约16d和22d,但对卵期无影响。21-27℃下灰飞虱若虫的存活率较高,在81-88%之间;但30℃和33℃下存活率极低,仅为5%左右。温度影响了灰飞虱种群的性比和翅型,18℃下雄性显著多于雌性,21-30℃下性比接近1:1;18℃和21℃下雄性个体中长翅型和短翅型的比率无显著差异,但24℃和27℃下长翅型极显著多于短翅型。雌性个体以短翅型为主,但24℃和27℃下也有长翅型个体出现。18-27℃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30℃时成虫寿命极短,没有卵产生。18-27℃下灰飞虱种群增殖能力很强,种群趋势指数在30-46之间,很易爆发成灾。研究还得到了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这将有利于灰飞虱发生期的预测。为了探讨冬季低温环境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依南京地区冬季最低温,设定了-6~2℃的低温环境,对3-4龄灰飞虱若虫进行了1-7d的不同持续时间的低温胁迫。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持续时间的增长,灰飞虱昏迷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3d后上升很慢,胁迫7d时的死亡率仅为41%。测定出该低温对灰飞虱种群的半致迷时间为1.22d,半致死时间为20.49d。低温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低温胁迫不同时间后3-4龄若虫至成虫的历期会延长4-9d。低温持续时间的增长对成虫寿命和性比影响不大,但明显增加了短翅型比例。持续2d的低温胁迫可增加其成虫的产卵量,并且低温胁迫后发育出的成虫的最大产卵量均高于恒温条件下的,胁迫2d后的最高达405粒/♀。-6~2℃低温持续作用于高龄若虫1-7d后,能刺激其成虫繁殖,提高产卵量。利用33℃高温持续胁迫不同时间后,再转至27℃适温下饲养的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高温胁迫下所产的卵,不管其以后是否继续受高温的胁迫,发育到成虫时的存活率仅为4.5%左右,死亡个体的平均龄期在3龄左右。不过,发育到2龄时的存活率在卵及若虫期继续胁迫30d内的仍在80%以上,但发育到4龄若虫时,降至50%以下。成虫期高温胁迫不同时间后,卵至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显著比27℃适温的延长。从3龄和4龄若虫起进行33℃的高温胁迫不同时间,胁迫1-3d时,若虫的羽化率以及成虫寿命均比适温下的有明显提高或增长,但胁迫5-15d后则与适瘟相当或下降。高温胁迫导致了灰飞虱成虫出现畸形,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畸形比例提高。从3龄若虫起高温持续胁迫1-2d后,能显著提高成虫的产卵量,但持续5d以上后成虫的产卵量却急剧下降。温度对灰飞虱的发育稳定有明显影响。30℃和33℃高温下灰飞虱4龄若虫体长显著比24℃适温下的短小。在测量的12个对称特征中,有8个在各温度下表现出了FA,并且在24、30和33℃温度下3-4龄若虫后足距长HSL和后足基跗节长TCTL3的FA,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而前足胫节长TIL1、中足胫节长TIL2和中足腿节长FL2的FA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后足基跗节长TCTL3的FA与若虫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
|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21 1 灰飞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13-14 1.1 寄主 13 1.2 生活史 13-14 2 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14-18 2.1 发育速度和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 14-15 2.2 繁殖力与温度的关系 15-16 2.3 雌雄性比和翅型与温度的关系 16 2.4 抗寒性和耐热性 16-18 2.4.1 抗寒性 16-17 2.4.2 耐热性 17-18 3 灰飞虱种群爆发的原因分析 18-19 4 温度对生物波动性不对称(FA)的影响 19-20 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0-21 第二章 灰飞虱自然种群特性研究 21-31 1 材料和方法 21-23 1.1 灰飞虱田间种群结构的调查 21-22 1.2 越冬季节不同时间的过冷却点测定 22 1.3 田间2代灰飞虱室内条件下的发育和繁殖特性 22-23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2 结果与分析 23-28 2.1 灰飞虱自然种群数量的消长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3-24 2.2 灰飞虱夏季种群的结构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4-25 2.3 灰飞虱夏季种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能力 25-26 2.4 灰飞虱2007-08年越冬期种群的结构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6-27 2.5 灰飞虱种群的抗寒力 27-28 3 讨论 28-31 第三章 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39 1 材料与方法 31-32 1.1 供试虫源 31 1.2 卵巢发育的观察 31-32 1.3 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的测定 32 1.4 繁殖力的测定 32 1.5 数据统计方法 32 2 结果与分析 32-37 2.1 卵巢发育历期 32-33 2.2 温度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33-35 2.3 温度对灰飞虱存活的影响 35-36 2.4 温度对灰飞虱翅型与性比的影响 36 2.5 温度对灰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36-37 3 讨论 37-39 第四章 低温胁迫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39-47 1 材料和方法 40-42 1.1 供试虫源 40 1.2 低温处理 40-41 1.2.1 低温环境的设定 40 1.2.2 试虫的处理 40-41 1.3 昏迷率、死亡率和发育期的测定 41 1.4 成虫特性的测定 41 1.5 数据统计方法 41-42 2 结果与分析 42-44 2.1 低温对灰飞虱死亡率的影响 42 2.2 低温对灰飞虱发育、羽化和寿命的影响 42-44 2.3 低温对灰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44 3 讨论 44-47 第五章 高温胁迫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 47-59 1 材料与方法 48-49 1.1 供试虫源 48 1.2 试验方法 48-49 1.2.1 从成虫起不同持续时间的高温胁迫 48 1.2.2 从3、4龄若虫起不同持续时间的高温胁迫 48-49 2 结果与分析 49-55 2.1 从成虫起的高温胁迫对灰飞虱生长发育与存活的影响 49-51 2.1.1 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灰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49 2.1.2 高温胁迫持续时间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49-51 2.2 从3、4龄若虫起的高温胁迫对灰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51-55 2.2.1 高温胁迫持续不同时间下灰飞虱的羽化率 51-52 2.2.2 高温胁迫持续不同时间下灰飞虱的历期 52 2.2.3 高温胁迫持续不同时间下灰飞虱成虫的寿命 52-53 2.2.4 高温胁迫持续不同时间下灰飞虱的成虫特性 53-54 2.2.5 高温胁迫持续不同时间下的繁殖力 54-55 3 讨论 55-59 第六章 温度对灰飞虱波动性不对称的影响 59-73 1 材料和方法 60-62 1.1 试验材料处理 60 1.2 测量方法 60 1.3 FA计算和统计分析 60-62 2 结果与分析 62-69 2.1 测量误差检验及FA的判断 62-67 2.2 不同温度下饲养的灰飞虱的体型大小 67 2.3 温度对灰飞虱FA的影响 67-68 2.4 FA与发育历期的关系 68-69 3 讨论 69-73 第七章 全文结论 73-75 1 主要结论 73-74 2 主要创新点 74-75 参考文献 75-86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86-87 致谢 87
|
相似论文
-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 基于多光谱法的爆炸火焰测温系统的研制,TH811
-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 交联电缆生产线电控系统的研制,TP273.5
-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 高性能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N752
-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 远海梭子蟹及其软壳蟹、抱卵蟹的保存与运输研究,S968.252
-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 电极和电解质对H2O2开路电位的影响研究,TM911.4
- 二斑叶螨体内噬菌体WO、Wolbachia和寄主三者关系的研究,S433.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