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葡萄(Vitis vinifera L.)细胞悬浮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作 者: 崔兴华
导 师: 李兴林
学 校: 天津科技大学
专 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关键词: 葡萄 白藜芦醇含量 愈伤组织 细胞悬浮培养 HPLC
分类号: S6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探索工业化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白藜芦醇的新途径,本文以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 L.)幼苗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并优化葡萄幼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为研究目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等,分别对葡萄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系的初步建立、细胞悬浮培养基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实验以葡萄的叶、叶柄和茎分别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利用获得的松散的愈伤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藜芦醇的含量。以葡萄叶为外植体时,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很低,均在10%以下,以叶柄和茎为外植体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均大于65%,且叶柄的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6.7%,茎的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4.2%。利用叶柄和茎获得松散愈伤组织时其诱导培养基组成分别是:B5培养基+6-BA0.5 mg/L+IBA0.1 mg/L和B5培养基+6-BA 1.0mg/L+IBA 0.2 mg/L,其继代培养基均为B5培养基+6-BA 1.0 mg/L+2,4-D 0.1 mg/L。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细胞悬浮培养最佳的培养体系为:以叶柄在基本培养基B5+0.1mg/L NAA+1.Omg/L 2,4-D上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起始细胞;接种量为40%(20mL液体接种8mL);25℃、振荡速度为110r/min、遮光培养;并在培养的第3d添加2mL的1mol/L的蛋白胨溶液、第8d添加4mL的1mol/L蔗糖溶液。此时的总白藜芦醇达到203.7μg/20mL,细胞干重为62.5mg/mL。本文通过葡萄形成愈伤组织外植体的筛选、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和细胞悬浮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白藜芦醇积累了初步的实验参数。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21
  1.1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发展与现状  9
  1.2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特点  9-10
  1.3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10-12
    1.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0-11
    1.3.2 悬浮培养的起始  11
    1.3.3 悬浮培养的继代  11
    1.3.4 悬浮培养的同步化  11-12
  1.4 培养悬浮细胞生长的测定  12-13
    1.4.1 悬浮细胞重量的测定  13
    1.4.2 悬浮液压缩细胞体积(PVC)的测定  13
    1.4.3 悬浮培养系中细胞密度的测定  13
  1.5 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  13-16
    1.5.1 光照  13
    1.5.2 温度  13-14
    1.5.3 培养基的pH  14
    1.5.4 环境中的空气成分  14
    1.5.5 接种量  14-15
    1.5.6 剪切力  15
    1.5.7 激素水平  15-16
    1.5.8 糖浓度  16
  1.6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  16
  1.7 白藜芦醇的性质  16-17
  1.8 白藜芦醇的提取  17
  1.9 白藜芦醇的测定方法  17-18
  1.10 白藜芦醇的药用价值  18-19
  1.11 制备白藜芦醇的途径  19
  1.12 白藜芦醇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9-20
    1.12.1 白藜芦醇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  19
    1.12.2 白藜芦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9
    1.12.3 白藜芦醇在药物上的应用  19-20
  1.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0-21
    1.13.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
    1.13.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20-21
2 材料与方法  21-30
  2.1 试验原料  21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22
    2.2.1 试验试剂  21-22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2.3 葡萄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  22-25
    2.3.1 葡萄外植体部位的选择及预处理  23
    2.3.2 葡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与诱导培养基的选择  23-24
    2.3.3 葡萄愈伤组织的继代与继代培养基的选择  24-25
  2.4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与继代  25
    2.4.1 悬浮培养体系细胞密度的测定  25
    2.4.2 悬浮培养体系细胞生长曲线的制作  25
    2.4.3 悬浮细胞体系细胞干重的测定  25
  2.5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总糖含量的测定  25-26
    2.5.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25-26
    2.5.2 悬浮培养体系总糖含量的测定  26
  2.6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  26-27
    2.6.1 白藜芦醇标准曲线的制作  26
    2.6.2 悬浮培养体系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  26-27
    2.6.3 悬浮培养体系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27
  2.7 葡萄悬浮培养体系pH的测定  27
  2.8 在一个悬浮培养周其中悬浮培养体系各个因子的变化规律  27
  2.9 影响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的各个单因素试验  27-28
    2.9.1 不同激素培养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7
    2.9.2 光照强度和外植体部位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7-28
    2.9.3 不同接种量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9.4 培养基初始pH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9.5 温度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9.6 摇床震荡速度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9.7 不同碳源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9.8 不同氮源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28
  2.10 影响葡萄细胞悬浮培养各个因素的正交试验  28-29
  2.11 悬浮培养体系中碳源和氮源的添加时期和添加量的测定  29-30
    2.11.1 悬浮培养体系中蔗糖的添加时期和添加量的测定  29
    2.11.2 悬浮培养体系中蛋白胨的添加时期和添加量的测定  29-30
3 结果与讨论  30-55
  3.1 葡萄糖与白藜芦醇含量的标准曲线  30-31
    3.1.1 葡萄糖标准曲线  30
    3.1.2 白藜芦醇浓度标准曲线  30-31
  3.2 葡萄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31-36
    3.2.1 葡萄愈伤组织的诱导  31-33
    3.2.2 葡萄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33-35
    3.2.3 葡萄外植体和其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白藜芦醇的积累  35-36
  3.3 葡萄悬浮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和测定指标的变化  36-38
    3.3.1 悬浮培养的细胞密度变化  36-37
    3.3.2 悬浮培养的细胞干重、白藜芦醇含量、总糖利用率和pH变化  37-38
  3.4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38-55
    3.4.1 确定不同外植体适宜的激素组合与光照需求  38-44
    3.4.2 接种量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4-45
    3.4.3 培养基初始pH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5
    3.4.4 温度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5-47
    3.4.5 摇床震荡速度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7
    3.4.6 碳源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7-48
    3.4.7 氮源对悬浮培养体系的影响  48-49
    3.4.8 葡萄细胞悬浮培养主要影响因子的正交试验  49-52
    3.4.9 碳源和氮源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对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影响  52-55
4 结论  55-56
5 展望  56-57
6 参考文献  57-63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3-64
8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2.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3.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4. 消癌平制剂及其绿原酸单体的药动学研究与质量控制,R285
  5.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TS206.4
  6.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7.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Q814
  8. 腐生葡萄球菌M36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9.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10. 茶叶中有效生化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凤凰乌龙茶检测中的应用,TS272.7
  11. Bacillus subtilis SQR9的黄瓜促生和枯萎病生防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S436.421
  12. 抗噻菌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482.2
  13. 小麦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3的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化小麦研究,S512.1
  14. 云南十种辣椒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S641.3
  15.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16.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17. 中国茶饮料中有效生化成分的分析研究,TS272.7
  18. 藤稔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S663.1
  19. 根域限制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S663.1
  20.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S663.1
  21. 拮抗酵母菌抑菌机理及对草莓采后冷藏品质影响的研究,S66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浆果类 > 葡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