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作 者: 张娜
导 师: 黄成林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皖南 中小山水城市 绿地系统 系统规划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TU9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皖南中小山水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应用于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全面调查和分析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对宣城、泾县、歙县的绿地系统现状(2006)的各项重要指标、绿化配置形式、园林植物构成比例,园林植物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对城市绿地系统的中期(2010)和远期(2020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三个选点城市的人均公园面积现状(2006年)指标分别为5.13、6.59、8.10平方米/人,平均值为6.61平方米/人;中期规划(2010年)指标分别为8.88、10.90、10.18平方米/人、平均值为9.99平方米/人;远期规划(2020年)指标分别为17.14、14.26、13.5平方米/人、平均值为14.96平方米/人。生产绿地率现状指标分别为:3.23%、6.15%、0.63%、平均值为3.34%;中期规划指标分别为:2.2%、3.98%、1.64%,平均值为2.61%;远期规划指标为2.02%、2.73%、2.32%,平均值为2.36%。建成区绿地率现状指标分别为19.74%、23.91%、31%,平均值为24.88%;中期规划指标分别为31.68%、32.95%、36%,平均值为33.54%;远期规划指标为44.41%42.90%39%,平均值为42.10%。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现状指标分别为32.0%、26.05%、28.34%,平均值为28.80%;中期规划指标分别为35.5%、35.40%,35.70%,平均值为35.53%;远期规划分别为48.0%,45.60%、46.20%,平均值为46.6%。由此可以见,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中大多数指标并未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指标,在远期规划中各项指标都将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指标,规划分析说明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都是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标为纲。但是皖南中小山水城市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紧张,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其城市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使得中期和远期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建议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应拘泥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指标,而是应考虑城市的地理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文中对皖南中小山水小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两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此提出了皖南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途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背景区域”和“交互校正”规划模式指导皖南中小山水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依托自然山水、营造大环境绿色生态基质构建绿地系统结构:从建立城市绿地生物信息系统等五个角度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期望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皖南中小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文献综述  8-18
  1.1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研究现状  8-10
    1.1.1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及理论  8-9
    1.1.2 中国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回顾  9-10
    1.1.3 二十一世纪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10
  1.2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  10-12
  1.3 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12-13
    1.3.1 城市绿地的分类  12
    1.3.2 绿地系统评价指标  12-13
    1.3.3 绿地系统规划方法及规划内容  13
  1.4 城市绿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7
    1.4.1 城市规划理论  13-14
    1.4.2 景观生态学  14-17
    1.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7
  1.5 安徽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况  17-18
2 前言  18-20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2.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8-20
    2.2.1 研究方法  18-19
    2.2.2 研究内容  19-20
3 选点城市概况  20-22
  3.1 宣城概况  20
  3.2 泾县概况  20-21
  3.3 歙县概况  21-22
4 结果与分析  22-43
  4.1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现状数量及质量指标及分析  22-34
    4.1.1 三个城市现状公园绿地指标及分析  22
    4.1.2 三个城市现状生产绿地指标及分析  22-23
    4.1.3 三个城市现状防护绿地指标及分析  23-24
    4.1.4 三个城市现状附属绿地指标及分析  24
    4.1.5 三个城市现状其他绿地指标及分析  24-25
    4.1.6 三个城市现状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及分析  25-26
    4.1.7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布局结构的分析  26-29
    4.1.8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29-31
    4.1.9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古树名木的分析  31-32
    4.1.10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市树市花的分析  32
    4.1.11 皖南小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质量综合评价  32-34
  4.2 三个城市绿地系统近期和远期规划数量指标和质量的研究  34-43
    4.2.1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公园绿地指标确定及分析  34-35
    4.2.2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生产绿地指标确定及分析  35-36
    4.2.3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防护绿地指标确定及分析  36-37
    4.2.4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附属绿地指标确定及分析  37
    4.2.5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其他绿地指标确定及分析  37-38
    4.2.6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及分析  38-39
    4.2.7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分析  39-41
    4.2.8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41-42
    4.2.9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绿地系统古树名木的分析  42-43
    4.2.10 三个城市中期和远期绿地系统市树市花的分析  43
5 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43-46
  5.1 皖南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43-44
  5.2 皖南中小山水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44-45
  5.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  45-46
    5.3.1 建立城市绿地生物信息系统  45
    5.3.2 加强乡土植物资源的保存利用,开发野生植物利用  45
    5.3.3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  45-46
    5.3.4 增加城市绿地的种类  46
    5.3.5 发展立体绿化  46
6 讨论与结论  46-50
  6.1 讨论  46-47
  6.2 结论  47-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
作者简介  54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镇村绿地系统规划研究,TU985
  8.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9.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0.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2.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4.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5.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6.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7.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8.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9. R公司皖南市场开拓策略研究,F426.6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绿化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