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性三硅酸镁多孔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作 者: 冯凌
导 师: 杨儒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三硅酸镁 滴定顺序 水合硅酸镁 氮气吸附 孔道结构 表面酸活性位点 吸附性能
分类号: TQ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Na2O·nSiO2和Mg(NO32经沉淀法合成了三硅酸镁。采用XRD、IR、TG/DTA、BET、吡啶吸附和亚甲基蓝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原料加入顺序、酸化和煅烧过程对样品的结晶度、表面官能团、表面织构、孔道结构、表面酸性和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滴定顺序和不同活化方法制得的样品均为非晶态物质。滴定顺序对样品的表面织构有明显影响,各样品孔径均呈多峰分布,Mg(NO32溶液滴入Na2O·nSiO2溶液合成的样品为微孔材料,以3 nm以下微孔为主,比表面积达568.93 m2·g-1,水合硅酸镁含量较高。Na2O·nSiO2溶液滴入Mg(NO32溶液合成的样品为大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79.40m2·g-1,水合硅酸镁含量降低。煅烧提高了样品的结晶度,扩充了样品孔道,中孔含量增加,表面织构趋于稳定,形成中孔材料。酸处理使Mg2+被H+取代,表面形成硅羟基基团,表面织构趋于发达,超微孔消失,材料以中孔为主,存在少量大孔。煅烧和酸化均可提高样品的表面总酸量和B酸量,L酸量减少。各样品的亚甲基蓝吸附量与表面织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表明孔道结构并不是影响样品吸附性能的唯一因素,酸活性位点的种类、数量以及强弱对样品的吸附性能均有一定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绪论  13-39
  1.1 常用的脱色吸附剂的结构与吸附机理  13-20
    1.1.1 活性白土  13-14
    1.1.2 三硅酸镁  14-15
    1.1.3 凹凸棒土  15-16
    1.1.4 活性炭  16
    1.1.5 沸石  16-17
    1.1.6 酸化稻壳灰  17-18
    1.1.7 双氧水  18
    1.1.8 水凝胶  18-19
    1.1.9 酸碱液  19
    1.1.10 糠醇萃取  19
    1.1.11 影响吸附脱色的因素  19-20
  1.2 海泡石类吸附剂  20-34
    1.2.1 三硅酸镁  20-26
      1.2.1.1 三硅酸镁的性质  20-21
      1.2.1.2 三硅酸镁的合成方法  21-24
      1.2.1.3 三硅酸镁的应用  24-26
    1.2.2 凹凸棒土  26-34
      1.2.2.1 凹凸棒土的性质  26-28
      1.2.2.2 凹凸棒土的结构  28-29
      1.2.2.3 凹凸棒土的改性方法  29-31
      1.2.2.4 凹凸棒土的应用  31-34
  1.3 吸附机理  34-36
    1.3.1 吸附机理  34-35
    1.3.2 染料的吸附机理  35-36
  1.4 氮气吸附研究的理论基础  36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36-39
    1.5.1 选题依据  36-37
    1.5.2 创新点  37
    1.5.3 主要研究内容  37-38
    1.5.4 主要研究方案  38-39
第二章 三硅酸镁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方法  39-46
  2.1 实验依据  39-40
    2.1.1 制备方法的选择  39
    2.1.2 活化方法的选择  39-40
  2.2 药品  40
  2.3 样品的制备  40-41
    2.3.1 三硅酸镁样品的制备  40-41
    2.3.2 煅烧活化样品的制备  41
    2.3.3 酸活化样品的制备  41
  2.4 样品表征  41-46
    2.4.1 晶相分析(XRD)  41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41-42
    2.4.3 差热热重分析(TG/DTA)  42
    2.4.4 pH分析  42
    2.4.5 扫描电镜分析(SEM)  42
    2.4.6 低温氮气吸附分析(BET)  42
    2.4.7 酸活性位点的表征  42-44
      2.4.7.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3
      2.4.7.2 吸附实验  43-44
    2.4.8 亚甲基蓝的吸附  44-45
      2.4.8.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4
      2.4.8.2 吸附实验  44-45
    2.4.9 密度函数理论分析  45-46
第三章 制备方法对样品的影响  46-60
  3.1 XRD晶相分析  46
  3.2 红外图谱分析  46-48
  3.3 pH分析  48-50
  3.4 形貌分析  50-51
  3.5 热重分析  51-52
  3.6 表面织构  52-57
  3.7 表面吸附能分布特征分析  57-58
  3.8 本章小结  58-60
第四章 活化方法对样品的影响  60-69
  4.1 XRD晶相分析  60-61
  4.2 红外光谱分析  61-62
  4.3 表面织构  62-66
  4.4 表面吸附能分布特征分析  66-68
  4.5 本章小结  68-69
第五章 三硅酸镁的吸附性能  69-75
  5.1 表面酸活性位点特征分析  69-71
  5.2 亚甲基蓝吸附特征分析  71-73
  5.3 本章小结  73-75
第六章 论文总结  75-76
参考文献  76-81
致谢  81-82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2-83
作者简介  83

相似论文

  1. 活性炭吸附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X791
  2. 六方氮化硼微观结构与吸附性能的研究,TB383.3
  3. 壳聚糖基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对Ni~(2+)吸附性能研究,X703
  4. 膨胀石墨对油及苯基有机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TQ028.15
  5. 新型球形吸附剂制取无水乙醇实验研究,TQ223.122
  6. 煤基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X703
  7.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AgCl/PMMA无机—有机杂化膜的研究,TQ316.334
  8. 系列烷基芳基磺酸盐界面吸附行为研究,O647.31
  9. 粉煤灰吸附处理化学实验室废水试验研究,X703
  10. 改性埃洛石纳米管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X791
  11. 交联木薯淀粉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TS236.9
  12. 功能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和吸附性能研究,TB383.1
  13. 镁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TB332
  14. 三聚硫氰酸交联树脂和L-胱氨酸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TQ320.1
  15. 影响天然彩丝织物性能的因素及深加工技术研究,TS147
  16. 氮掺杂植物基活性炭材料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TQ424.1
  17. 免疫吸附磁性涂层碳纤维的研究,TQ342.742
  18. 基于偶氮苯羧酸的过渡金属超分子配合物构筑,O621.13
  19. 桐壳基活性炭吸附性能与微波再生工艺研究,X705
  20. 膨胀石墨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O613.7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 > 吸附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