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肽分子介导的仿生合成生物硅纳米材料

作 者: 吴瑞香
导 师: 张歆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材料物理与化学
关键词: 仿生合成 生物硅 多肽 原位跟踪 反应机理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矿化是生物体在特定部位和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依靠有机物质的控制或影响,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成为固相矿物的过程。受生物矿化思想的启发,本论文以人工合成的多肽作为有机质,在室温、近中性条件下在生物体外介导硅的仿生合成。重点研究了原子力显微镜在液相状态下实时、原位跟踪多肽介导硅的仿生合成过程,并且探讨了多肽分子介导仿生合成硅材料的机理;同时考察了对硅的微观形貌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因素,制备出多种微观形貌的生物硅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FTIR、EDS、TGA等表征技术,研究产物的形貌和组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仿生合成法制备二氧化硅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我们以人工合成的R5肽和多聚赖氨酸为模板剂,正硅酸乙脂为前驱体,在室温近中性条件下在体外介导合成纳米硅材料,并且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的各物理化学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R5肽和多聚赖氨酸均能够在室温近中性条件下介导硅的仿生合成。R5肽介导下主要生成球状结构的硅,当ωTEOS=0.1mol/L,ωR5=10mg/ml,在pH=8.0的磷酸盐缓冲液反应15min时能够制备出比较规则的、表面光滑的、分散性相对较好的球状硅材料;多聚赖氨酸体外介导形成硅的形貌与其分子量有关,小分子量的多聚赖氨酸(1-5KDa)能够介导形成球状的硅颗粒,30-70KDa的多聚赖氨酸介导形成片状的硅材料,大分子量的多聚赖氨酸(15-30KDa)介导下则形成无规形状的硅,但大分子量的多聚赖氨酸能够在电场作用下介导形成球状和棒状的硅材料。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EDS)分析证明产物为硅和多肽的复合物。(2)原子力显微镜实时、原位跟踪反应过程来研究反应机理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液相状态下实时、原位跟踪多聚赖氨酸在静止状态下及电场作用下介导的硅的矿化反应,用采到的AFM图像来记录反应过程。根据原位跟踪采到的AFM图像,来探讨多肽在反应中的主要作用及仿生合成法制备二氧化硅的机理,并建立了一个机理模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27
  1.1 概述  10-11
  1.2 生物矿化  11-14
    1.2.1 生物矿化的概念  11
    1.2.2 生物矿化材料  11-13
    1.2.3 生物矿化的特点  13
    1.2.4 生物矿化的过程  13-14
  1.3 仿生合成  14-17
    1.3.1 仿生合成的概念  14-15
    1.3.2 仿生合成材料的研究现状  15-16
    1.3.3 仿生合成材料的应用前景  16
    1.3.4 仿生合成的研究意义  16-17
  1.4 关于二氧化硅仿生合成的研究  17-21
    1.4.1 自然界中二氧化硅的沉积  17-18
    1.4.2 二氧化硅仿生合成的研究现状  18-21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21-22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2-23
  参考文献  23-27
第2章 R_5肽介导仿生合成纳米硅材料  27-44
  2.1 实验部分  27-29
    2.1.1 试剂和仪器  27-28
    2.1.2 硅沉淀实验  28
    2.1.3 物理化学因素对R_5肽介导反应的影响  28
    2.1.4 样品的表征方法  28-29
  2.2 结果与讨论  29-38
    2.2.1 多肽的介导作用  29-30
    2.2.2 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30-36
    2.2.3 红外光谱分析  36-37
    2.2.4 X射线能谱(EDS)分析  37
    2.2.5 热失重分析  37-38
  2.3 反应机理讨论  38-40
  2.4 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第3章 多聚赖氨酸介导合成硅材料  44-54
  3.1 实验部分  44-46
    3.1.1 试剂与仪器  44-45
    3.1.2 硅沉淀实验  45
    3.1.3 电场作用下制备硅材料实验  45-46
    3.1.4 样品表征  46
  3.2 结果与讨论  46-50
    3.2.1 多聚赖氨酸的分子量对硅材料形貌的影响  46-48
    3.2.2 电场作用对硅化过程的影响  48
    3.2.3 多聚赖氨酸在电极(ITO)表面的沉积  48-49
    3.2.4 红外光谱分析  49-50
    3.2.5 EDS分析(X射线能量色散谱)  50
  3.3 机理讨论  50-51
  3.4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4
第4章 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跟踪多肽介导的硅的形成过程  54-68
  4.1 原子力显微镜介绍及原理  54-57
    4.1.1 原子力显微镜介绍  54
    4.1.2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54-55
    4.1.3 原子力显微镜液相工作模式介绍  55-57
  4.2 实验部分  57-59
    4.2.1 试剂和仪器  57-58
    4.2.2 实验过程  58-59
  4.3 结果与讨论  59-64
    4.3.1 AFM原位跟踪多聚赖氨酸介导硅的仿生合成过程  59-62
    4.3.2 加电场后,AFM原位跟踪多聚赖氨酸介导硅的仿生合成过程  62-64
  4.4 机理讨论  64-65
  4.5 结论  65-66
  参考文献  66-68
第5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  68-70
  5.1 结论  68-69
  5.2 工作展望  69-70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0-71
致谢语  71

相似论文

  1.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2.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3.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6. 茶渣多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TS209
  7. 部分有机反应成环机理和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O643.12
  8. 大豆多肽车间工艺设计,TS214.2
  9. 从葵花籽中提取绿原酸与制备功能性多肽的研究,TS255.1
  10. 超声协同复合酶法制备高活性核桃原浆工艺研究,TS255.6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配体结合表位多肽的原核表达及功能的研究,S858.31
  12. 含吡啶基团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O627
  13. 正庚烷HCCI过程低温燃烧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理论研究,O643.21
  14. 亚氨基二苄气相催化脱氢制亚氨基芪反应工艺研究,TQ463.2
  15. 米糟蛋白的提取及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究,TQ936
  16. LINK-N/RADA-16携带MSCs体内植入修复退变椎间盘的实验研究,R687.3
  17. 结直肠癌病人血清中CEA、CA19-9、LN与预后关系的研究,R735.3
  18. 温敏可注射性水凝胶抗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R318.08
  19. 肺癌特异性结合多肽ZS-1的靶向性鉴定和药动学研究,R734.2
  20. APOBEC-3F和-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中定位研究,R512.62
  21. 近海生物硅溶解行为的研究,P7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