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宝钢CM12连退炉炉壳表面温度和热应力测试
作 者: 沈磊
导 师: 刘晓东;潘维平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连退炉炉壳 热应变 热应力 应变片 热应变测试系统
分类号: TG15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宝钢冷轧厂2030连续退火生产线于1989年12月投入运行,其中关键设备是退火炉,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退火炉中的加热室。由于使用时间很长,设备相对老化,目前加热室炉壳钢板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有些部位甚至出现炉壳钢板开裂。本课题主要是针对这个现象进行的。由于加热室的炉内温度很高,一般在800℃~900℃,最高可以接近1000℃,在这么高的温度下,热量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到加热室炉体的钢结构和炉壳钢板上,使炉壳钢板也具有较高的的温度,局部最高温度近300℃,在这种高温及结构约束的作用下,钢板的热应变无法得以释放,就会在钢板内部产生热应力,当应力超过钢板的屈服极限时,就会产生炉壳钢板的开裂。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测量炉壳钢板上关键点的温度和热应力。首先制定了热应变(应力)的测试方案,介绍了热输出、灵敏度变化及导线电阻的补偿方式。然后使用进口仪器进行热应力的测量。由于加热室的工作条件很恶劣,它周围的环境温度一般在50℃以上,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进口仪器的风险很大,因此本课题还自行研制了一套热应变(应力)测试系统,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跟踪测量。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炉壳钢板温度和应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就加热室的主要热源——辐射管的流量对炉壳钢板的应力及温度影响进行了论证。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1章 引言 11-13 1.1 研究对象及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及采用方法 12 1.3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12-13 第2章 炉壳表面热应力(应变)的测试理论 13-24 2.1 热应力/应变的测量原理 13-16 2.1.1 炉壳表面主应力的表示方法 13-14 2.1.2 主应变ε_1和ε_3的计算方法 14-16 2.1.3 主应力σ_1、σ_3和von Mises应力σ_(eq)的计算方法 16 2.2 高温应变片的主要工作特性 16-18 2.2.1 热输出曲线和灵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17-18 2.2.2 连接导线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18 2.3 应变片的布置方案及应力的计算方法 18-23 2.3.1 电桥的组成方式 18-20 2.3.2 电桥的温度补偿方式 20-22 2.3.3 导线温度补偿方式 22-23 2.4 小结 23-24 第3章 炉壳钢板表面温度和热应变(应力)测试试验 24-40 3.1 测点位置分布 24 3.2 实验器材 24-28 3.2.1 高温应变片 24-25 3.2.2 数据采集仪 25-26 3.2.3 热电偶 26-27 3.2.4 点焊机 27-28 3.3 应变片热输出曲线标定及灵敏度系数曲线 28-32 3.3.1 应变片热输出曲线标定 28-31 3.3.2 应变片灵敏度系数曲线 31-32 3.4 现场实验安排 32-34 3.4.1 应变片、热电偶及导线连接器的布置和安装 32-34 3.4.2 记录的数据 34 3.4.3 实验过程说明 34 3.5 试验数据及处理 34-39 3.5.1 原始测量数据 34-36 3.5.2 测量点应变值的修正 36-37 3.5.3 测量点应力值的计算 37-39 3.6 小结 39-40 第4章 热应变(应力)测试装置的开发 40-65 4.1 测试装置开发的必要性 40-42 4.1.1 应变测试装置介绍 40-41 4.1.2 应变测试装置研制的必要性及研究目标 41-42 4.2 测试装置的原理设计 42-43 4.3 模拟电路设计 43-48 4.3.1 应变电桥电路 43-44 4.3.2 信号放大电路 44-46 4.3.3 测温电路 46-47 4.3.4 电源电路 47-48 4.4 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 48-54 4.4.1 单片机MSP430F149的基本外围电路 49-50 4.4.2 A/D转换电路 50-51 4.4.3 串口通信电路 51 4.4.4 按键和指示电路 51 4.4.5 数据的存储 51-52 4.4.6 仪表箱设计 52 4.4.7 用户程序 52-54 4.5 应变测试仪的标定 54-57 4.5.1 测试系统应变的理论计算方法 54 4.5.2 应变测试仪的标定 54-56 4.5.3 热电偶标定曲线 56-57 4.6 现场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57-63 4.6.1 原始测量数据 57-59 4.6.2 温度测量值的处理及温度曲线 59-60 4.6.3 应变测量值的处理及应力曲线 60-63 4.7 小结 63-65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65-80 5.1 两次实验温度的比较 65-66 5.2 各测量点的温度分布 66-67 5.3 辐射管煤气流量与炉内温度、测点温度的关系 67-69 5.4 各测点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点 69-73 5.5 辐射管煤气流量对炉壳应力的影响 73-78 5.6 小结 78-80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80-82 6.1 结论 80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80-82 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84 附录A 单片机源程序 84-91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1
|
相似论文
- 挖掘机装卸超载报警系统的设计,TU621
- 变工况航天器太阳电池翼在轨热—结构分析,V442
-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数显扭矩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H823
- 高速铁路斜拉桥塔座大体积混凝土三维温度—应力场分析及施工控制,U444
- 模拟路面的层状结构物层底拉应变变化规律研究,U416.217
- 基于应变片的动平衡机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TH877
- 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摩擦副热分析,TH133.4
- 激光热应力法评估薄膜蠕变性能的研究和有限元模拟,TN249
- 胶接接头残余热应力分布的数值研究,TG491
- 针对高强度要求的激光堆焊修复工艺的研究,TG455
- 高参数换热器管板热应力分析模型及影响参数的研究,TQ051.5
- 堇青石基玻璃陶瓷晶粒的取向对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模拟,TQ174.1
-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深度减负荷方法及应用研究,TM621
- 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和热应力分析,TK513
- 微水节能热风阀阀板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TK175
- 二维网格自动剖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P391.41
- 功能梯度材料孔周热应力分析,O343.6
- 气中电火花单脉冲加工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有限元仿真研究,TG661
- 夹FGM金属/陶瓷复合板变物性稳态热力行为研究,TB34
-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管板的热应力与疲劳分析,TQ051.5
- 火焰筒壁面复合冷却结构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V23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热处理 > 热处理机械与设备 > 热处理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