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作 者: 陈丽霞
导 师: 丁坚平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超深开采 水文地质条件改变 水均衡分析 水环境影响 马路坪矿 贵州开阳
分类号: X1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开阳磷矿马路坪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山开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以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开阳磷矿马路坪矿南起E15勘探线,北至F210断层。矿区内岩溶水系统的主要储水和运移空间是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岩层较为单一,在开采前具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一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导致岩溶矿床充水条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充水含水层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方式的变化,即大气降水入渗量的增加、裂隙孔隙型径流转变为裂隙型径流、天然排泄形式转为人工排泄。通过矿区水均衡分析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超深开采增加了排泄量,矿坑疏干排水量为23万m~3,从而出现地表泉水干涸、地表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地下水平衡受到破坏(如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泉流量衰减、地表溪流断流等水环境问题;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通过对开采条件下的地质环境及水均衡分析,提出了对矿坑排水量的综合利用(如用于120万吨/年磷酸二铵项目工业用水)、采空区地表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减少地下入渗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措施;并通过文章的分析,为其它矿段水环境保护提供参照案例,更重要是为开阳磷矿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前言  8-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选题目的、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1-15
    1.3.1 研究方法  11-13
    1.3.2 研究内容  13-15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5-28
  2.1 自然地理概况  15-20
    2.1.1 地理位置  15-16
    2.1.2 气象、水文  16-17
    2.1.3 地形、地貌  17-20
  2.2 矿区地质条件  20-25
    2.2.1 地层  20-22
    2.2.2 地质构造  22-24
    2.2.3 地震  24
    2.2.4 矿床地质特征  24
    2.2.5 矿层特征  24-25
  2.3 社会经济概况  25-26
  2.4 生态环境现状  26-28
第三章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8-37
  3.1 开阳磷矿水文地质特征  28-30
    3.1.1 含水类型  28
    3.1.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8-29
    3.1.3 矿床充水特征  29-30
  3.2 马路坪矿岩溶发育特征  30-31
    3.2.1 岩溶发育情况  30
    3.2.2 岩溶发育特征  30-31
  3.3 开采前马路坪矿水文地质特征  31-33
    3.3.2 开采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32
    3.3.3 开采前的充水特征  32-33
  3.4 马路坪矿段开采后水文地质特征  33-35
    3.4.1 含水层结构  33-34
    3.4.2 开采后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4-35
  3.5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35-36
  3.6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36-37
    3.6.1 井巷围岩  36
    3.6.2 地表变形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36-37
第四章 水均衡分析  37-52
  4.1 水均衡法的应用  37-38
    4.1.1 基本概念  37
    4.1.2 水均衡法计算原理  37
    4.1.3 计算步骤  37-38
  4.2 开采前水均衡分析  38
  4.3 开采条件下水均衡分析  38-43
    4.3.1 均衡区内水文地质单元的确定  38-41
    4.3.2 均衡期的确定  41
    4.3.3 均衡要素的确定  41-42
    4.3.4 均衡方程的建立  42-43
  4.4 均衡要素分析计算  43-49
    4.4.1 均衡区内补给项分析计算  43-49
    4.4.2 均衡区内排泄项分析计算  49
  4.5 水均衡分析  49-52
第五章 开采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52-56
  5.1 改变了地表与地下水流转化关系  52
  5.2 矿坑水循环复杂化  52
  5.3 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  52-53
  5.4 对降水入渗及水土沙化的影响  53
  5.5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3-5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6-59
  6.1 结论  56-57
  6.2 建议  57-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64
附‘录  64-65

相似论文

  1. 叙岭关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X523
  2. 高氟温泉水中氟在周边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评价,X50
  3. 铁路隧道施工期地下水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X820.3
  4. 马路坪矿通风系统优化改造设计的研究,TD724
  5. 高速公路水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研究,X824
  6. 煤矿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P641.8
  7. 引洮工程对区域水环境影响研究,X52
  8. 重庆地区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淋溶特性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S688.4
  9. 引沁入汾工程水环境影响研究,X820.3
  10.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500万吨炼油规模扩能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X703
  11. 生命微量元素硒环境营养背景研究,X142
  12. 大型火电厂集中开采岩溶水所造成的水环境影响,X824
  13. 清河门矿坑水开发利用研究,TV213.9
  14. 北票市傍河水源地供水安全分析,TV67
  15. 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对水环境影响研究,X820.3
  16. 滨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F592
  17. 泸定水电站水电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X820.3
  18. 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S181
  19. 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X52
  20.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21. 长江主流碳的时空输运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X14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地学 > 环境水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