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前我国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原因分析

作 者: 高彩琴
导 师: 张涛
学 校: 深圳大学
专 业: 中外政治制度
关键词: 利益表达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 群体性事件 政治系统论
分类号: C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益表达是指公民(个人或团体)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向政治系统提出各种利益要求以期影响其政治输出的过程。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相对于制度化利益表达而言,指不通过法律和相关制度所规定的正规渠道和方式,而是以其允许范围之外的渠道和方式所进行的利益表达,主要表现为跳楼、跳桥、自焚、堵路、袭警、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等等。当前,随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我国进入了社会利益矛盾多发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各种旨在实现自身利益要求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活动也明显增多。尤其是从2008年6月份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海南东方械斗事件、湖北石首事件以及吉林通钢事件等数十起轰动全国的大型群体性事件,其中不少带有暴力色彩,有些甚至还演变为打、砸、抢、烧地方党政机关的非常态对抗行为。这些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行为以巨大的能量撼动着社会稳定,销蚀着国家公信力和合法性,给我国政治系统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和威胁。基于这一严峻的现实,本文借鉴政治系统论中“要求”输入政治系统需要经过守门者、沟通通道和文化规范三个中间环节调节的分析视角,对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原因展开探析。在“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原因——制度化利益表达输送失败——守门者、沟通通道和文化规范三重限制”的研究逻辑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政治系统的守门者即各级党政官员的干部选用制度民意不足、政治信息传送体制效率有限和刁民/暴民化机制存在合法性陷阱;我国政治系统的利益表达通道如信访、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由于存在各种困境与问题而淤塞、空置或能力不足;我国政治系统的文化规范主要指在主流政治文化中群众路线和传统政治文化中臣民意识的影响下,民众难以自主、平等地进行利益表达等等。正是这些限制性因素导致了我国制度化利益表达输送失败情况严重,从而衍生了大量的非制度化利益表达。而我国公民个人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是造成的这种输送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通过选举民主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来达到这种制衡,是实现以选举为利益表达重要途径、以利益集团为利益表达专门组织的理想利益表达模式的可期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检视  10-16
  第三节 概念、理论与方法  16-23
    1. 基本概念界定  16-18
    2. 政治系统论:一个分析模型  18-23
      (1) 守门者  20-21
      (2) 沟通通道  21
      (3) 文化规范  21-23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23-25
第二章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基本态势:现状描述  25-29
  第一节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总体态势  25-27
    1. 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25-26
    2. 参与主体复杂、涉及面比较广  26
    3. 行为日益激烈、破坏程度升级  26-27
  第二节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基本特征  27-29
    1. 主体:参与主体多为弱势群体  27
    2. 动机:利益诉求的被迫性  27-28
    3. 过程: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28-29
    4. 影响:正常途径化倾向和传导性  29
第三章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三重限制:原因分析  29-44
  第一节 守门者的限制  30-33
    1. 守门者规则一:干部选用制度民意不足  30-32
    2. 守门者规则二:政治信息传送体制的缺陷  32-33
    3. 守门者规则三:刁民/暴民化机制的陷阱  33
  第二节 沟通通道的限制  33-42
    1. 沟通通道一:信访制度的困境  34-36
    2. 沟通通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名与实  36-37
    3. 沟通通道三: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局限性  37-39
    4. 沟通通道四:社会团体的生存空间狭小  39-40
    5. 沟通通道五:新闻媒体制度存在的问题  40-42
  第三节 文化规范的限制  42-44
    1. 文化规范一:主流政治文化中群众路线的限制  42-43
    2. 文化规范二:传统政治文化中臣民意识的影响  43-44
第四章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民主路径:前景展望  44-48
  第一节 民主政治增量发展:选举过程成为利益表达的重要场域  46-47
  第二节 公民社会不断成长:利益集团成为利益表达的专门组织  47-48
结语  48-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3. 《瞭望》与《南风窗》群体性事件报道策略比较研究,G212.2
  4.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5.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6. 群体性事件中的羊群行为研究,D630
  7.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8. 对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C912.6
  9.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D631.4
  10.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1. 无意思联络网络群体性侵权研究,D913
  12. 群体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性”研究,D631.4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D631.4
  14. 群体性事件的媒体应对研究,D631.4
  15. 社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研究,D631.4
  16.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G206
  17.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研究,D631.4
  18. 上海郊区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D631.4
  19. 基层组织权威缺失与农村群体性事件,D422.6
  20.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治理研究,D422.6
  21.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G206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利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