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虚指宾语研究

作 者: 李侠
导 师: 朱景松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虚指宾语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语用环境 共性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朱德熙先生提出的虚指宾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语法现象,当代论者颇多,但尚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本文把虚指宾语所在的三类格式分别概括为“X什么”、“V他2R”和“P+动词+P的”,在继承朱德熙先生对虚指宾语成分定位的基础上,着力从句法、语义、语用入手做了以下几点研究:第一,通过对“X什么”格式进行探究,发现占据“X”位置的主要是自主性动词和性质形容词,表示否定性祈使或否定性陈述,“什么”起加强或减弱语气的作用。第二,通过对“V他2R”格式进行探究,发现能占据“V”位置的是能够满足“V+数量短语+N”结构的自主单音节动词和过程性自主双音节动词,具有主观性、建议性和计划性,“他2”起加强语气作用。第三,通过对“P+动词+P的”格式进行研究,发现能进入格式的动词多是自主性单音节动词和少数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不相干涉”,“P的”起加强或减弱语气的作用。最后,分析总结了三类虚指宾语的共性:要求动词具有自主性;表义具有主观性;都能加强句子语气;所在格式都是无界的“非事件句”。本文力求在前人尚涉及未深的领域做一些探讨,以深化对此结构的认识。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5
Abstract  5-8
引言  8-9
文献综述  9-17
  0.1 “X 什么?”类虚指宾语研究综述  9-11
  0.2 “V 他2R”类虚指宾语研究综述  11-12
  0.3 “P+动词+P 的”类虚指宾语研究综述  12-13
  0.4 对虚指的界定  13-14
  0.5 本文研究内容  14-17
    0.5.1 研究的必要性  14-15
    0.5.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
    0.5.3 写法的交代  15
    0.5.4 语料的来源及符号说明  15-17
第一章 “X 什么”格式中的虚指宾语研究  17-35
  1.1 虚指宾语格式“X 什么”的内部分类  17-19
  1.2 虚指宾语“什么”出现的句法限制  19-29
    1.2.1 “X 什么”对动词的选择机制  19-24
    1.2.2 “X 什么”对形容词的选择机制  24-29
  1.3 虚指宾语“什么”出现的语义、语用环境  29-32
    1.3.1 动词充当“X”时“X 什么”的语义特征:否定;禁止;劝阻  29-31
    1.3.2 形容词充当“X”时“X 什么”的语义特征:禁止;劝阻;反驳  31-32
  1.4 “X 什么”句式的起源和发展  32-33
  1.5 小结  33-35
第二章 虚指宾语“他2”及“V 他2R”格式研究  35-52
  2.1 “V 他2R”格式中的虚指宾语“他2”  35-36
  2.2 虚指宾语“他2”出现的句法限制  36-43
    2.2.1 能占据“V”位置的单音节动词的条件  37-40
    2.2.2 能占据“V”位置的双音节动词的条件  40-42
    2.2.3 对“V 他2R”格式中“R”结构的分析研究  42-43
  2.3 虚指宾语“他2”出现的语义、语用环境  43-45
    2.3.1 “V 他2R”格式在语义上具有主观性、建议性和计划性  43-44
    2.3.2 “V 他2R”格式在时间上具有表未来性  44-45
    2.3.3 他2 在“V 他2R”格式中起到体现爽气、加强语气的作用  45
  2.4 “V 他2R”格式与“V 他1R”的对比分析  45-48
  2.5 虚指宾语“他2”及“V 他2R”格式的发展演变  48-51
  2.6 小结  51-52
第三章 虚指宾语“P 的”及“P+动词+P 的”格式研究  52-60
  3.1 虚指宾语“P 的”简述  52
  3.2 虚指宾语“P 的”出现的句法限制  52-57
    3.2.1 能占据“P”位置的人称代词研究  52-53
    3.2.2 能进入“P+动词+P 的”格式的动词研究  53-57
  3.3 虚指宾语“P 的”出现的语义语用环境  57-59
  3.4 小结  59-60
第四章 三类虚指宾语的共性分析和理论解释  60-67
  4.1 三类虚指宾语之间的共性分析  60-63
    4.1.1 三类虚指宾语在语音上的共性:逻辑重音分布相同  60
    4.1.2 三类虚指宾语在句法特征上的共性  60-61
    4.1.3 三类虚指宾语在语义、语用方面的共性  61-62
    4.1.4 三类虚指宾语虚指用法的必然性分析  62-63
  4.2 与三类虚指宾语相关的理论解释  63-66
    4.2.1 焦点理论分析  63-64
    4.2.2 不及物动词带虚指宾语的认知解释  64-65
    4.2.3 三类虚指宾语句的无界性  65-66
  4.3 小结  66-67
余论  67-68
附录(一)  68-70
附录(二)  70-72
参考文献  72-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5-76
致谢  76-77

相似论文

  1.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2. 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H315
  3. 大堂鼓与小军鼓演奏法的共性与个性,J632.52
  4. 中英报刊社论句法特征对比分析,H314.3
  5. “NP1+V+有+NP2”类存在句研究,H146
  6. 动趋式“V+开去”的句法语义研究,H146
  7. 现代汉语“V+N”结构关系研究说略,H146
  8. 太原方言副词研究,H172.2
  9. 基于本体相似度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算法研究,TP393.09
  10. 平面设计视野下图形文字化,J524
  11. 肖邦钢琴音乐与贝里尼歌剧音乐共性特征初探,J624.1
  12. 帕格尼尼五部小提琴协奏曲情感共性特征初探,J622.1
  13.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G633.41
  14. 纺织科学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短语学特征,H315
  15. 汉字“理”的修辞文化阐释,I207.22
  16. 基于SOA架构的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研究,TP393.09
  17. 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问题研究,F124.3
  18. 炒焦技术共性问题的研究,R283
  19.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英语重述标记语的比较研究,H314
  20. 基于语义的图像分类和检索研究,TP391.41
  21. 基于矩阵的多特征链接预测方法研究,TP311.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