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社会游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的财政影响机制研究

作 者: 刘晨晖
导 师: 吕炜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政学
关键词: 社会游资 经济转轨 财政体制 财政政策 投机泡沫
分类号: F81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活跃于国内各市场的游资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从活动规律来看,近几年,我国游资所表现出的流动性非常之强,在短期内引发了房地产市场价格暴涨以及“蒜你狠”、“豆你玩”等一系列投机炒作现象,逐渐引起了政府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且,各个领域此消彼长的投机现象还表明,我国国内已经存在着较大规模的游资存量,它们以获取投机收益为目的在各个市场之间高速流动,虽然其还未达到引致泡沫经济的程度,但已经开始对正常的市场秩序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上述游资难题,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中财政作用的特殊性为背景,从近几年投机行为频现、资本过剩等特殊现象出发,着重研究了财政体制与政策因素与近些年游资扩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机制,并基于财政因素可能影响游资变化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地,本文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在对研究的核心问题——游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近些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轨迹同当前投机频发之间现象上的关联,并对财政可能影响游资的途径进行简要概述。第二,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对宏观经济政策与游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第三,以中国经济转轨为背景,分析在中国的特殊体制性约束下,财政与我国社会游资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途径,构建了我国财政与游资之间互动机制的理论框架。第四,应用价格解析方法,结合不同投机品市场的特点对我国社会游资总量进行测算。第五,通过对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工具运用情况的梳理,基于对游资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财政影响游资变化这一理论的经验证据。第六,通过计量方法对财政与游资关系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第七,对游资投机的重点领域——房地产业投机泡沫进行了单独研究。第八,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合理控制游资、削弱游资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我国游资变动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财政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按时间顺序来说,起初,财政对游资的影响比较间接,财政体制通过作用于宏观经济中的预期、激励机制等方式对游资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和资金准备;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逐渐提升,对游资变动来说,政府财政体制的作用逐渐转移到政策层面,经济体中出现了财政资金流入虚拟经济的渠道;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政府财政投资的再次扩张,财政政策因素已经成为近期游资积累与集中的重要推动力。(2)基于本文第4章对中国国内社会游资规模的测算,我国游资规模的变动轨迹并未表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反而与财政政策的方向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3)通过以财政规章制度数据作为体制因素的替代变量进行的回归分析,结论表明财政体制非规范性的存在是能够影响到游资变化的,而财政预算资金虽然并没有大规模地成为游资的来源,却可能在非规范性的背景下流入房地产市场或是引起实体经济向房地产投机的资金流动。(4)就财政投资对社会游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来说,结论显示,财政投资的扩张会带来社会游资总规模的增长,并且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国有企业投资以及预算投资均己成为游资变动的原因。(5)以房地产市场内的游资为研究重点,本文还发现,当前土地财政已不仅仅通过成本的形式转移为泡沫的一部分,更是成为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根源之一。此外,非线性的回归结果还发现,虽然财政扩张并未引起游资总规模的加速扩张,但却会引起游资向房地产投机领域的加速流动。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3
第一章 导论  13-23
  1.1 问题的提出  13-19
    1.1.1 游资现象的出现  13-14
    1.1.2 游资的界定  14-16
    1.1.3 财政与游资  16-19
  1.2 研究意义  19-20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20-21
    1.3.1 研究方法  20
    1.3.2 主要创新  20-21
  1.4 本文的结构  21-23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3-35
  2.1 宏观经济中的游资问题  23-28
    2.1.1 历史上游资引发的投机泡沫  23-24
    2.1.2 游资与部门经济  24-25
    2.1.3 投机泡沫的理论与文献  25-27
    2.1.4 国际游资流入与投机泡沫  27-28
  2.2 宏观经济政策与游资  28-30
    2.2.1 货币、金融政策与投机泡沫  28-29
    2.2.2 三部门经济中的财政与游资  29-30
  2.3 影响中国游资变动的财政因素  30-35
    2.3.1 我国游资的研究综述  31-32
    2.3.2 经济转轨背景下的财政与游资研究  32-33
    2.3.3 总结  33-35
第三章 财政对游资的传导机理分析  35-60
  3.1 财政体制因素作用于国内游资的理论机制  35-47
    3.1.1 “全能型”财政的退出与游资的产生  36-40
    3.1.2 财政体制的不完善性  40-43
    3.1.3 财政体制安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游资转化  43-47
  3.2 财政投资流入投机领域的路径  47-52
    3.2.1 经济转轨进程中财政投资的特殊性  47-49
    3.2.2 财政投资政策实施的非规范化——政策实施阶段的游资转化路径  49-51
    3.2.3 体制性约束下公共投资的漏损——政策传导阶段的游资转化路径  51-52
  3.3 税制安排与游资变化  52-59
    3.3.1 我国游资变化与税制的不完善密切相关  53-54
    3.3.2 财政政策周期里的税收变化与游资变动  54-56
    3.3.3 其他资本税收对游资的影响  56-59
  3.4 小结  59-60
第四章 国内游资规模的动态测算  60-82
  4.1 测算方法概述  60-64
    4.1.1 游资测算的前提  60-62
    4.1.2 测算方法综述  62-63
    4.1.3 价格解析法在转轨经济体中的适用性  63-64
  4.2 房地产市场游资测算  64-71
    4.2.1 计量模型、指标选取与数据  64-68
    4.2.2 测算过程与结果  68-71
  4.3 股票市场游资测算  71-76
    4.3.1 股票基础价值预判  71-73
    4.3.2 计量模型、指标选取与数据  73-74
    4.3.3 测算过程与结果  74-76
  4.4 游资测算的补充与汇总  76-82
    4.4.1 期货市场游资  76-77
    4.4.2 其他现货市场  77-78
    4.4.3 游资总量汇总  78-82
第五章 基于过程视角的财政与游资变化:经验的证据  82-100
  5.1 投机炒作的出现与游资的形成  82-88
    5.1.1 投机行为出现  82-84
    5.1.2 财政在游资形成阶段的作用路径与主体  84-88
  5.2 首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后的投机资本积累  88-92
    5.2.1 始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88-89
    5.2.2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游资的变动  89-91
    5.2.3 房地产泡沫现象集中出现  91-92
  5.3 新一轮财政扩张后的游资积累  92-100
    5.3.1 2008年财政政策的实施  92-94
    5.3.2 本轮财政扩张对游资的影响  94-96
    5.3.3 本轮财政扩张与房地产游资积累  96-100
第六章 财政与游资总量变化的实证关系研究  100-117
  6.1 财政体制层面的实证分析  100-106
    6.1.1 理论假设与实证研究设计  100-103
    6.1.2 实证方法与计量模型  103-104
    6.1.3 实证结果与解释  104-106
  6.2 财政政策与游资之间线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106-110
    6.2.1 实证研究设计与假设的提出  106-107
    6.2.2 政府投资影响游资变化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07-109
    6.2.3 财政冲击对游资的脉冲响应函数  109-110
  6.3 财政政策与游资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110-115
    6.3.1 STR模型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111
    6.3.2 数据与方法  111-113
    6.3.3 实证结果与解释  113-115
  6.4 小结  115-117
第七章 财政影响游资内部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房地产投机泡沫为例  117-134
  7.1 理论分析  117-119
    7.1.1 游资内部的转移——以房地产投机泡沫为例  117-118
    7.1.2 理论与文献  118-119
  7.2 财政影响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  119-125
    7.2.1 财政对房地产游资规模的线性影响  119-122
    7.2.2 财政投资对房地产游资规模的非对称传递  122-125
  7.3 基于省际面板的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125-132
    7.3.1 省际房地产市场泡沫测算  125-127
    7.3.2 计量方法与模型  127-128
    7.3.3 数据  128
    7.3.4 实证结果  128-130
    7.3.5 稳健性检验  130-132
  7.4 小结  132-134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34-139
  8.1 主要结论  134-136
  8.2 政策建议  136-13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39-140
附录  140-170
参考文献  170-183
后记  183-184

相似论文

  1.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选择,F123
  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财政政策支持探析,F812.0
  3. 日本泡沫经济治理研究,F131.3
  4. 我国第三产业集聚与财政政策研究,F812.0
  5. 财政赤字挤出效应实证研究,F224
  6. 后危机时期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研究,F812.0
  7. 支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财政政策研究,G647
  8.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财政政策研究,F723.82
  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F320
  10. 我国住宅市场价格调控财税政策研究,F293.3
  11. 基于风险规避的辽宁中小企业财政策研究,F276.3
  12. 解决基层财政困难视角下地方政府层级问题研究,F812.2
  13. 降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确定性的财政政策研究,F124.7;F224
  1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F812.0;F224
  15. 可持续发展能源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F426.2
  16.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研究,G649.2
  17. 构建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研究,F812.0
  18. 从债务危机看欧元区制度弊端,F815
  19.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财税政策研究,F812.0
  2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F812.0
  21.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改革研究,F81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