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颞前入路对基底动脉分叉部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 者: 岳盛魁
导 师: 王中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颞前入路 基底动脉分叉部 翼点入路 显微解剖 动眼神经外侧间隙 小脑幕切开
分类号: R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颞前入路与翼点入路基底动脉分叉部显微解剖学研究对比目的:对比研究相同头位下翼点入路和颞前入路对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显露范围差异,指导临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在16侧(8例)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利用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各标本依次模拟翼点入路和颞前入路(扩大翼点并离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方式开颅,于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下通过第Ⅲ间隙,颞前入路下分别通过侧裂第Ⅲ间隙的垂直视野,牵拉颞极的颞极视野和牵拉颞叶的颞下视野对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周围的重要结构进行观察,相关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翼点入路中通过第Ⅲ间隙10例(62.5%)能观察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暴露基底动脉主干9例(56.25%)的可见长度为:4.72±0.58㎜;颞前入路中翼点垂直视野下经第Ⅲ间隙12例(75%)能观察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暴露基底动脉主干13例(81.25%)可见长度为:5.02±0.85mm,颞极视野下14例(87.5%)能观察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暴露基底动脉主干5例(31.25%)可见长度为:2.86±0.06㎜,颞下视野11例(68.75%)能看到基底动脉分叉部,暴露基底动脉主干10例(62.5%)可见长度为:3.01±0.45㎜。结论:1.颞前入路可以从翼点垂直视野下到颞下侧方视野下都可以较好地暴露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主要结构,但对基底动脉主干显露不佳。2.对于翼点入路难以治疗的分叉部过低、颞叶沟回阻挡、后床突发达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而言,可以通过颞前入路治疗。第二部分颞极视野下动眼神经外侧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扩大此间隙的临床意义目的:颞极视野下研究动眼神经外侧间隙的解剖结构并人为扩大此间隙对颞前入路进行改良,为临床运用此间隙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侧(8例)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利用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各标本通过颞前入路(扩大翼点并离断颧弓扩大中颅窝底)方式开颅,于显微镜下通过颞极视野对动眼神经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OMN与PCA交点B到小脑幕游离缘垂直点C的距离BC,交点B与OMN进入天幕点A之间的距离AB及AC的长度,并对此直角三角形ABC中内容物的形态及其变异观察。然后在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内离断位于动眼神经和小脑幕前切迹游离缘之间的动眼神经鞘并向内推移动眼神经,此后通过此三角形中角B所对应的区域平行于动眼神经外侧缘方向切开小脑幕约9-10mm,必要时磨出(部分)后床突等方式扩大动眼神经外侧间隙观察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周围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并拍照。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颞极视野下OMN与PCA交点B到小脑幕游离缘垂直点C的距离BC:2.15±0.90㎜,交点B与OMN进入天幕点A之间的距离AB:4.74±0.75㎜,AC的长度为:4.08±0.67㎜。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内有2例(12.5%)可看到小脑上动脉起始部,16例(100%)可看到SCA,其中3例(18.75%)SCA为双干型,13例单干型SCA与OMN相交处平均直径为:1.56±0.10 mm。在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内离断动眼神经鞘并向内推移动眼神经后增加暴露基底动脉主干长度为:5.42±0.17㎜,沿动眼神经神经和滑车神经幕下潜行段之间切开小脑幕扩大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可增加对基底动脉主干暴露的长度为: 8.53±0.24㎜,暴露基底动脉主干旁穿通支的数目为1-4支。结论:1.动眼神经外侧间隙三角由池段动眼神经外侧缘、天幕游离缘及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相交点到天幕切迹假想的垂直线所组成,位置相对恒定。2.颞极视野下动眼神经外侧间隙三角的内容物主要包括动眼神经鞘的一部分及部分近端小脑上动脉。3.通过动眼神经外侧三角间隙操作时,动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识别和保护非常重要。4.动眼神经外侧缘和动眼神经与大脑后动脉相交点到小脑幕游离缘假象垂线之间的夹角所对应的区域的内平行于动眼神经外侧缘切开小脑幕游离缘是相对安全的。5.颞前入路中颞极视野下可以通过离断动眼神经鞘向内侧推移动眼神经、切开小脑幕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对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近端主干暴露术中实现近端控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Abstract  7-11
第一部分 颞前入路与翼点入路基底动脉分叉部显微解剖学研究对比  11-28
  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  11-14
  结果  14-21
  讨论  21-24
  结论  24-25
  参考文献  25-28
第二部分 颞极视野下动眼神经外侧间隙的显微解剖及扩大此间隙的临床意义  28-36
  前言  28
  材料与方法  28-29
  结果  29-32
  讨论  32-33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6
综述  36-47
  参考文献  43-47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8-49
致谢  49-50

相似论文

  1. 内镜下经鼻蝶到海绵窦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R322
  2. 脑干背外侧区手术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R651.1
  3. 蝶岩斜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R651.1
  4. 神经内镜辅助下翼点锁孔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R651.1
  5. 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R739.41
  6. 颞下硬膜下入路至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R651.1
  7. 额颞眶颧手术入路下眶尖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8. 不同头位下第Ⅲ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R322
  9. 嗅神经及其伴行静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R323.1
  10. 眶尖区及额颞眶颧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1. 额颞经颧弓颞下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651.1
  12. 岩斜区显微解剖及相关手术入路研究,R651.1
  13. 岛叶显微解剖及岛叶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R739.4
  14.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Ⅴ、Ⅶ、Ⅷ、Ⅸ脑神经与微血管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5. 大脑中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R322
  16. 前床突旁区及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解剖研究,R651.1
  17.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的显微解剖及神经内窥镜解剖研究,R651.1
  18. 神经内镜辅助经前颅窝底“锁孔”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9. 经翼点入路硬膜内外视神经管减压术疗效对比,R651.15
  20. 脑干背侧正常解剖间隙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R651.1
  21. 耳前颞下—颞下窝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