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作 者: 孙骞
导 师: 欧光军
学 校: 武汉科技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内生功能 外显能力
分类号: F12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方案的实施,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侧重点和核心点。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加快提升国家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已渐渐成为国家高新区需要迫切实现的。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的现状,找出制约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评价。首先,对国内外对高新区集群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宏观投入产出思路对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评价,缺乏从系统演进的复杂适应性这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从要素、结构、关系角度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并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对该系统进行因果关系图的绘制,进一步分析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第三,按照系统功能概念,本文分三个模块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结构建立集群创新主体指标体系;从环境方面建立核心支持协同创新指标体系;从产出层面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并对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提高所建立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第四,结合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家级56个高新区进行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排序,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多数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都比较低。并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归类,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普遍较高,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后。第五,从内生功能和外显能力二维层面采用关联分析法解析制约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为科学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第六,针对国家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从制定提升能力措施的思路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最后,在对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进行深度调研基础上,进行深度实证分析,发现其协同创新能力现实制约因素与通过能力评价和关联分析得出的结论比较吻合,论证了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体系的科学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8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9-10
    1.1.1 研究背景  9
    1.1.2 选题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6
    1.2.1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10-11
    1.2.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1-12
    1.2.3 创新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相关研究  12-14
    1.2.4 高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相关研究  14-15
    1.2.5 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5-16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6
  1.4 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  16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17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17-18
2 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18-28
  2.1 高新区简介  18-20
    2.1.1 高新区的界定  18
    2.1.2 高新区建立与发展  18-19
    2.1.3 高新区的主要功能  19-20
  2.2 国家高新区整体发展状况  20-22
    2.2.1 对区域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加强  20-21
    2.2.2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1-22
    2.2.3 资产运营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22
  2.3 国家高新区运行效率分析  22-28
    2.3.1 DEA 分析指标选择  23
    2.3.2 国家高新区整体运行效率发展分析  23-25
    2.3.3 国家高新区个体运行效率分析  25-27
    2.3.4 国家高新区发展问题阐释  27-28
3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8-41
  3.1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评价的依据  28
    3.1.1 价值创造模式发展的系统要求  28
    3.1.2 创新理论网络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8
  3.2 高新区集群创新系统结构分析  28-33
    3.2.1 高新区集群创新系统要素分析  28-30
    3.2.2 高新区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机理分析  30-33
  3.3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3-36
    3.3.1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内涵及评价要素  33-34
    3.3.2 指标甄别与筛选  34-36
  3.4 高新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方程验证  36-41
    3.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6
    3.4.2 指标选择与观测模型建立  36-37
    3.4.3 数据的处理与检验  37-38
    3.4.4 效度与信度分析  38
    3.4.5 拟合度分析  38-39
    3.4.6 检验结论分析  39-41
4 国家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41-57
  4.1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过程  41-45
    4.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44
    4.1.2 结果分析  44-45
    4.1.3 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45
  4.2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内生功能与外显能力关联分析  45-52
    4.2.1 数据处理与分析  46-51
    4.2.2 高新区内生功能与外显能力制约因素分析  51-52
  4.3 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整合优化对策建议  52-57
    4.3.1 高新区创新网络整合优化思路  52-54
    4.3.2 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整合优化对策  54-57
5 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深度实证分析  57-75
  5.1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展情况介绍  57-60
    5.1.1 总体发展势头强劲  57-58
    5.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58
    5.1.3 品牌优势凸现  58-59
    5.1.4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9-60
    5.1.5 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60
  5.2 武汉东湖高新区运行效率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60-63
    5.2.1 东湖高新区运行效率纵向比较分析  60-62
    5.2.2 东湖高新区运行效率横向比较分析  62-63
  5.3 武汉东湖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现状  63-64
    5.3.1 武汉东湖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63-64
    5.3.2 武汉东湖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制约因素分析  64
  5.4 武汉东湖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调研分析  64-70
    5.4.1 高新区产业布局  65-66
    5.4.2 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建设  66-68
    5.4.3 创新环境支持  68-69
    5.4.4 存在问题总结  69-70
  5.5 武汉东胡高新区协同创新网络优化与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70-75
    5.5.1 总体思路  70
    5.5.2 基本原则  70-71
    5.5.3 具体措施  71-73
    5.5.4 重点内容  73-75
6 结论与展望  75-76
  6.1 全文总结  75
  6.2 研究不足  75
  6.3 研究展望  75-76
参考文献  76-80
致谢  80-81
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81-82
详细摘要  82-87

相似论文

  1.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化工行业外贸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F224
  3.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F276.44
  4.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测度,F224
  5. 开放型区域经济下开放度分析和合作机制探讨,F127
  6. 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实证分析,F832.51
  7.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276.44
  8. 青岛保税港运营模式研究,F752.5
  9. 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研究,F224
  10. 枣庄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F276.44
  1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224
  1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271;F224
  13.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内部差异分析,F127
  14. 基于数据挖掘的计算机审计方法研究与实现,TP311.13
  15. 江苏省三网融合产业链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F626
  16. 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运营商客户细分服务策略研究,F626;F224
  17. 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构建,F224
  18.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因子分析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F224
  19. 研究生职业决策影响因素分析,G643
  20.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F426
  21. 单体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研究,TU31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 产业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