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 龙凤翔
导 师: 郭阳旭
学 校: 重庆工商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摩托车产业 区位熵 产业集中度 影响因素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源于它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既是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也是产业集聚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产业集聚区域内部高度的竞争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对于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利用集聚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的竞争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已进入回落调整阶段。2011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693万辆,其中出口量为1139万辆,占比为42.29%,比上年提高8.29个百分点。而2012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376万辆,其中出口量为970万辆,占比为41.04%,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度一直很高,主要分布在广东、重庆、江浙、豫鲁冀几个省市,2011年前八省的产业集中度为94.24%,比2010年下降3.5%。利润率也从2010的4.3%下降到2011年的4.11%,与产业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时同时,摩托车企业数、市场销售量、企业生产扩张能力等因素会不会对摩托车产业集中度产业影响,如果产生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影响,影响程度是多大,都是值得关注的。本文通过对中国摩托车产业区位熵、产业集中度、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的测算,分析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又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找出影响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选取期初集中度、生产企业进入率、市场容量、扩张能力、利润率这五个主要的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中国摩托车产业集中度高,但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如何在提高产业产销量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中国摩托车产业,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导论  7-1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7-8
    1.1.1 研究背景  7
    1.1.2 集聚研究的意义  7-8
  1.2 文献综述  8-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8-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9-11
  1.3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1-12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1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1-12
    1.3.3 论文结构  12
  1.4 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12-13
第二章 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  13-21
  2.1 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分类  13-14
    2.1.1 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  13
    2.1.2 产业集聚的分类  13-14
    2.1.3 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  14
  2.2 产业集聚研究的理论背景  14-15
    2.2.1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14-15
    2.2.2 克鲁各曼的经济地理学理论  15
    2.2.3 “新产业区”理论  15
    2.2.4 “新的产业空间”理论  15
  2.3 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  15-18
    2.3.1 区位熵法  16-17
    2.3.2 产业地区集中度法  17
    2.3.3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  17
    2.3.4 空间基尼系数  17-18
    2.3.5 产业地理集中指数  18
  2.4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18-21
第三章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发展分析  21-38
  3.1 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分析  21-29
    3.1.1 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21
    3.1.2 中国摩托车生产地域分布现状  21-22
    3.1.3 中国摩托车产销情况  22-26
    3.1.4 中国摩托车产业进出口情况  26-28
    3.1.5 中国主要企业市场集中度  28-29
  3.2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现状的分析  29-36
    3.2.1 样本介绍与计算说明  30
    3.2.2 计算结果与数据分析  30-36
  3.3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现状的评价  36-38
第四章 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8-43
  4.1 变量选取、数据说明  38-39
    4.1.1 变量选取  38-39
    4.1.2 数据说明  39
  4.2 回归分析及检验  39-41
    4.2.1 模型建立  39-40
    4.2.2 单位根检验  40
    4.2.3 协整及回归分析  40-41
  4.3 产业集聚实证结果分析  41-43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43-45
  5.1 结论  43
  5.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设想  43-45
    5.2.1 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3-44
    5.2.2 研究展望  44-45
附录  45-51
参考文献  51-53
致谢  53-54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织里童装产业集聚发展研究,F426.86
  6.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7.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8.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9.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0.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1.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2.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3. 城市居民的公民参与;结构与测量,B849
  14. 新型金华酥饼烤炉的研究,TS210.3
  15.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16.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17. 农村80后已婚妇女生育观研究,C924.21
  18. 大连地区潜水捕捞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影响因素分析,R84
  19.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20. 油包水型乳化油液水击谐波破乳LabVIEW仿真及实验研究,X703
  21. 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研究,F28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