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研究-基于信任视角的宝鸡模式分析

作 者: 邢莎
导 师: 杨发祥
学 校: 华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保障
关键词: “新农保” 最低档缴费陷阱 制度信任 情感信任 认知信任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老龄化”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传统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得不到保障,迫切需要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宝鸡市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中,形成了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础,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政策为补充,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新农保”其中一个特点是根据农民收入水平差异将缴费水平设计为5个档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对未来养老消费预期选择适合的缴费档次。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选择最低档缴费,这导致政府资金周转困难、农民养老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信任理论的视角来论述和分析最低档缴费陷阱问题。农民对于最低档缴费的选择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参保与最低档缴费,针对这两个层面,认为农民之间的村庄认同和人情往来压力等情感信任认同,使农民愿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对地方政府、制度预期、制度有效性的制度信任缺失和农民对于缴费档次选择成本收益与制度内在激励机制的认知信任评估,导致农民只愿参加较低档的养老保险,既涉及到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和农民自己认知评价对农民参保的影响,又涉及到乡村人际关系的认同对农民参保的影响,以期得出一些更具有解释力的研究结论。文章主要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笔者做了关于农村居民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参保意愿、最低档缴费陷阱的文献梳理,为文章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为“宝鸡模式”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主要介绍宝鸡市基本概况、以及说明选择宝鸡市为样本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宝鸡模式”的实施现状;本文第三章对这种现象的表现以及后果进行分析说明;第四部分笔者对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动因进行分析,情感认同的压力使得农民愿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认知信任的心理评估和制度信任缺失又让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有一种保留态度,从而只缴纳最低档的保金,由此得出结论,正是这种推拉力使得最低档缴费陷阱出现;最后一部分,笔者提出“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回应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1
第1章 导论  11-27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4
    1.1.1 选题缘起  11-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文献综述  14-21
    1.2.1 农村居民养老研究  14-15
    1.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15-20
    1.2.3 最低档缴费陷阱研究  20-21
    1.2.4 研究现状及趋势述评  21
  1.3 概念界定  21-23
    1.3.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
    1.3.2 最低档缴费陷阱  21-22
    1.3.3 制度信任  22
    1.3.4 认知信任  22
    1.3.5 情感信任  22-23
  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23-26
    1.4.1 理论视角  23-25
    1.4.3 研究方法  25-26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26-27
    1.5.1 创新之处  26
    1.5.2 研究不足  26-27
第2章 “宝鸡模式”样本特点及发展现状透视  27-35
  2.1 宝鸡市基本概况及其代表性说明  27-31
    2.1.1 宝鸡市基本概况  27-28
    2.1.2 样本特点说明  28-31
  2.2 “宝鸡模式”发展现状透视  31-35
    2.2.1 “老农保”阶段:个人筹资为主  31-32
    2.2.2 “新农保”阶段:三方共筹资金  32-35
第3章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表现及后果  35-41
  3.1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表现  35-38
    3.1.1 农民选择行为的显性表现  35-37
    3.1.2 农民选择行为的隐性表现  37-38
  3.2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后果  38-41
    3.2.1 财政统筹资金周转困难  38
    3.2.2 个人账户养老潜力不足  38-39
    3.2.3 “新农保”制度功能受限  39-41
第4章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动因分析  41-54
  4.1 制度信任缺失:不确定性与政策风险预估  42-47
    4.1.1 对地方政府失信:制度遭遇“再加工”  42-44
    4.1.2 对制度预期失信:预期收益不确定  44-45
    4.1.3 对制度有效性失信:风险承担能力不足  45-47
  4.2 认知信任评估:农民的成本计算与理性选择  47-50
    4.2.1 缴费档次的成本收益选择  48
    4.2.2 制度内在的激励机制评估  48-50
  4.3 情感信任认同:农民的从众心理与感性选择  50-54
    4.3.1 农民之间的村庄认同  50-52
    4.3.2 农民与村干部的“面子”往来  52-54
第5章 “新农保”最低档缴费陷阱的回应策略  54-60
  5.1 国家政策层面:增强制度公信力  54-56
    5.1.1 健全“新农保”的内在激励机制  54
    5.1.2 规范“新农保”基金运行与监管  54-55
    5.1.3 寻求统筹基金的可持续增长渠道  55-56
  5.2 地方政府层面:提高政策可预期性  56-57
    5.2.1 政策宣传与农民认知  56
    5.2.2 政策稳定性与执行公信力  56-57
  5.3 村域组织层面:培育情感信任认同  57-60
    5.3.1 村干部的行为导向  57-58
    5.3.2 “游说者”的精英示范  58
    5.3.3 农民的自主性培养  58-60
第6章 结语  60-62
参考文献  62-68
致谢  68-69
附录1  69-72
附录2  72-73
卷内备考表  73

相似论文

  1. 建设完善佳木斯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思考,F842.6
  2. B2C电子商务制度信任的实证研究,F224
  3.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F842.6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档次研究,F842.6
  5. 信任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C916
  6. 基于制度信任的C2C电子商务信任研究,F713.36
  7. 我国转型时期城市社区中的非正规经济研究,F299.2
  8. 住宅消费信任问题的研究,F224
  9. “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C924.21
  10. 农地习俗元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研究,F301
  11. 动态供应链协作信任关键影响因素研究,F274
  12. 我国农村养老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630
  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922.182.3
  14. 上海网民网络团购信任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量统计学模型的分析,F724.6
  15. 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支测算和政策模拟研究,F323.89
  16. 微博对旅游产品购买意向影响研究,F592.6
  17.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F323.89
  18. 农户新农保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厦门市试点区为例,F323.89
  19. 新农保制度推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F323.89
  2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研究,F323.89
  21.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研究,F323.8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