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地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布局优化研究-以陕西省千阳县为例

作 者: 杨春
导 师: 杨海娟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特征 综合发展实力评价 优化布局 千阳县
分类号: F30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发展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布局极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是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优化是这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本论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陕西省千阳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一些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进行优化研究,这对当地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布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进展,并综合分析了人居环境理论、区位理论、规划理论、农村聚落地理理论等支撑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结合千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质灾害图和调查统计数据,采用ArcGIS技术,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全县80.73%的农村居民点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83.47%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5°以下的缓坡地区,82.84%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离公路1500m以内的区域;全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普遍存在规模差异大,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空间形态差以及人均用地规模大等几个问题。(3)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Arc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进行评价,并根据其最终得分值将全县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分为三个等级:高发展实力级、中发展实力级和低发展实力级。其中高发展实力级占全县居民点的36.59%;中发展实力级占全县居民点的51.31%;低发展实力级占全县居民点的12.10%。(4)依据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发展实力结果,着眼于区域农村居民点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充分思考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布局优化模式:异地搬迁模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内部改造模式、优先发展模式,最后,针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0-11
    1.1.1 研究背景  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1-14
    1.2.1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1-13
    1.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13-14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6
    1.3.1 研究内容  14
    1.3.2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16-22
  2.1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16-17
    2.1.1 人居环境理论  16
    2.1.2 规划理论  16
    2.1.3 区位理论  16-17
    2.1.4 农村聚落地理理论  17
  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形式  17-18
  2.3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18-20
    2.3.1 自然地理影响因素  18-19
    2.3.2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19-20
  2.4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原则  20-22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数据  22-28
  3.1 研究区概况  22-25
    3.1.1 地理位置  22-23
    3.1.2 自然条件  23-24
    3.1.3 社会经济状况  24-25
  3.2 研究范围  25-26
  3.3 研究所用数据资料  26-28
第四章 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存在问题  28-38
  4.1 农村居民点现状  28-29
  4.2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  29-35
    4.2.1 循地形地貌分布特征  30-32
    4.2.2 沿公路河流的分布特征  32-34
    4.2.3 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分布特征  34-35
    4.2.4 因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的分布特征  35
  4.3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  35-38
第五章 千阳县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优化布局  38-54
  5.1 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8-39
    5.1.1 评价单元的划分  38
    5.1.2 评价方法  38-39
  5.2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  39-44
    5.2.1 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  39
    5.2.2 评价因子的选取  39-40
    5.2.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40-43
    5.2.4 评价因子的分级量化  43-44
  5.3 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实力评价  44-47
  5.4 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  47-52
    5.4.1 异地搬迁模式  48
    5.4.2 城镇化发展模式  48-49
    5.4.3 内部改造模式  49
    5.4.4 优先发展模式  49-52
  5.5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可行性研究  52-54
第六章 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54-56
  6.1 土地政策  54
  6.2 经济政策  54-55
  6.3 社会政策  55-56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56-58
  7.1 结论  56-57
  7.2 讨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2-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2. 基于散射特性和空间相关特性的高分辨率SAR图像地物分类算法及系统实现,TN957.52
  3. 三峡库区典型农村生活污染负荷计算及处理方法研究,X703
  4. 区域供水设施优化布局研究,TU991.01
  5. 太极拳锻炼的口述历史研究,G852.11
  6. 基于可执行文件的软件水印技术研究和实践,TP309.7
  7. 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F224
  8. 长沙太平街建筑空间环境研究,TU-024
  9.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彩色图像分割,TP391.41
  10. 靖安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研究,P208
  11. 基于空间特征码的矢量要素变化检测研究,P208
  12. 人脸表情识别及其在视频分类与推荐中的应用,TP391.41
  13. 舰船短波多天线优化布局仿真研究,TN820
  14.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F224
  15.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F301
  16.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研究,F301
  17. 基于GIS的国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常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研究,F301
  19. 昌乐县城乡用地结构优化研究,F301
  20. 基于城市火灾风险的公共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研究,TU998.1
  21.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P46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土地开发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