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

作 者: 相兰兰
导 师: 陶传平
学 校: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地位和作用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壮大县域经济”。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2011年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下,终于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制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县域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体制较为健全的经济系统单位,具有基础性、区域性、独立性、综合性、层次性、枢纽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是富国强民的基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是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我国的县域经济,有利于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加快乡镇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所以,研究县域经济,改变县域经济现状,发展县域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强调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针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以滕州市经济发展作为案例,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山东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其他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大,山东有91个县市,占全省139个县市区的65.47%,比重高于江苏、广东两省。山东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的72.7%,在四省中比重最大的。县域经济所占份额大、人口多,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与江苏、浙江、广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大踏步发展。2003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双30”工程;2006年出台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深化了扶持政策;2008年部署在新起点上推动富民强县新跨越;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为9.5:55.8:34.7,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实现生产总值3.28万亿元,占全省的84.1%,地方财政收入1560亿元,占全省的56.7%;2011县域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其中过20亿元的40个,过30亿元的21个,龙口、邹平、寿光、滕州、诸城5个县(市)超过40亿元。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进入转型升级、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关键阶段,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县域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合理的政策,以及适当的扶持和指导,从而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本文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文献阅读法、实地调研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选题新颖。山东省滕州市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2011年在全国百强县市评选中位居32名,在山东省各县市中经济实力位居前列。滕州市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相关的发展特色和发展方式可圈可点,值得深入研究,从而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寻求更好的对策。其次,较好地处理了整体、一般与具体和特殊的关系。文章从县制的起源说起,整体概述县域经济的概念和特征。然后聚焦山东省的县域经济,研究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寻求相关发展对策。最后,以山东省滕州市的县域经济为重点研究案例,进一步明确山东省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方向和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前言  13-23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3-16
    (一)县制的历史沿革  13-14
    (二)县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14-16
  二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6-17
    (一)选题目的  16
    (二)选题意义  16-17
  三 研究现状  17-19
    (一)关于县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  17-18
    (二)关于县域经济的实证研究  18-19
  四 主要内容与基本构架  19-22
    (一)主要内容  19
    (二)基本构架  19-22
  五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2-23
    (一)研究方法  22
    (二)创新点  22-23
第一部分 我国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3-29
  一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24-26
    (一)整体落后性  24
    (二)差异性  24-25
    (三)不平衡性  25-26
  二 我国县域经济的地位  26-27
    (一)县域经济是强国富民的基石  26
    (二)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26-27
    (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27
    (四)县域经济是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27
  三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27-29
    (一)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27-28
    (二)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8
    (三)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  28
    (四)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  28-29
第二部分 山东省县域经济现状  29-45
  一 山东省县域经济基本概况  30-33
    (一)山东省县域区划现状  30
    (二)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30-32
    (三)山东县域经济与其他省的对比  32-33
  二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特点  33-39
    (一)政府主导明显  33-34
    (二)经济协作突出  34-36
    (三)多种模式并存  36-39
  三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9-45
    (一)县域经济整体水平不够高  39-41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41
    (三)县域经济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41-43
    (四)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43-45
第三部分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45-51
  一 加强政府主导  45
    (一)加大扶持力度  45
    (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举措  45
  二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45-47
    (一)做优农业  46
    (二)做强工业  46-47
    (三)做大服务业  47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47
  三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47-48
    (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47-48
    (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48
    (三)提升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48
    (四)提升县域生态环保水平  48
  四 加快创新体制  48-51
    (一)创新管理体制  49
    (二)创新财政体制  49-50
    (三)创新融资体制  50
    (四)创新科技体制  50-51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发展研究  51-57
  一 山东省滕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51-53
    (一)滕州市的基本概况  51
    (二)滕州市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51-53
  二 滕州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53-55
    (一)农业经济现代化,特色突出  53
    (二)工业产业集群化,百亿盛典  53-54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齐头并进  54-55
    (四)投资环境趋优化,宜居宜商  55
  三 滕州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55-57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5
致谢  65-66
在学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6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建策略,G642.4
  3. 军工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F426.48
  4. 资源型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205
  5. 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G649.2
  6. 开原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F127
  7. 冀东县域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812.7
  8. 鲁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127
  9. 和谐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127
  10. “十一五”时期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F127
  11.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F127
  12. 安溪县科教兴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F327
  13. 新疆南疆三地州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F127
  14.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F127
  15.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超梯度模型”探索,F127
  16. 长沙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127
  17. 绥中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F127
  18. 玉溪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F812.2
  19.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F323.6
  20. 省管县与市管县:县级城市的增长动力和制度探讨,F127
  21. 攸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