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皖江城市带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

作 者: 王健
导 师: 武云亮
学 校: 安徽财经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城镇化 产业集群 互动发展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某个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两个重要因素:产业集群城镇化,这在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验证。伴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各种产业也在逐渐的向城市汇集,同时,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也为城镇化产生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产生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这为城镇化的发展补充了各种要素,成为城镇化发展的载体,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使得集群内各产业互相竞争相互促进,加速产业的发展,进而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是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往往将二者的发展割裂开来,这种割裂显然不利于区域整体经济的有效运行,鉴于此,本文将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落脚点,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本区域的城镇化过程,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城镇化理论、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继而对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之间相关性理论进行分析。实证方面,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性检验,从实证方面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理论及实证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及适合皖江城市带本地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希望通过这些政策及互动发展模式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城镇化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论  9-17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9-10
    一、选题背景  9
    二、研究意义  9-10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10-15
    一、城镇化文献综述  10-11
    二、产业集群相关文献综述  11-13
    三、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13-1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安排  15-16
    一、研究方法  15-16
    二、本文结构安排  16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16-17
    一、本文创新点  16
    二、本文的不足  16-17
第二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17-23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基础  17-20
    一、工业化前期的产业集群理论  17-18
    二、工业化后期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18-19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集群理论  19-20
  第二节 城镇化理论基础  20-23
    一、国外城镇化理论研究  20-21
    二、国内城镇化理论研究  21-23
第三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23-29
  第一节 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23-24
    一、制度因素  23
    二、人口因素  23-24
    三、经济因素  24
  第二节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24-26
    一、产业集群为城镇化要素集聚奠定基础  25
    二、产业集群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持  25
    三、产业集群能够增强城市竞争力  25-26
    四、产业集群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26
  第三节 城镇化对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  26-29
    一、城镇化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资源要素  26-27
    二、城镇化为产业集群带来制度文化环境  27-28
    三、城镇化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  28-29
第四章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29-40
  第一节 本地区的产业集群现状  29-30
    一、由小企业“扎堆”形成的产业集群  29
    二、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  29-30
    三、外资注入型产业集群  30
  第二节 本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现状  30-33
    一、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  31-32
    二、城镇化水平中等地区  32
    三、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  32-33
  第三节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33-38
    一、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方法  33-34
    二、皖江城市带的产业集群水平测度  34-35
    三、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与产业集群集聚水平相关性的分析  35-38
  第四节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8-40
    一、城镇功能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不强  38
    二、政府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呈同构倾向  38-39
    三、支柱产业明显,区域内产业关联性薄弱  39-40
第五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皖江城市带城镇化发展模式  40-46
  第一节 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借鉴  40-41
    一、苏南城镇化模式借鉴  40
    二、浙江城镇化模式借鉴  40-41
    三、珠三角城镇化模式借鉴  41
  第二节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  41-46
    一、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41-43
    二、城市联动发展模式  43-46
第六章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46-48
  一、建立科学的区域规划发展体系,使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相配合  46
  二、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城镇功能  46
  三、优化政府在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46
  四、加强城镇产业互动、实现区域合作共赢  46-48
参考文献  48-50
附录1: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分布  50-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3.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D630
  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6. 发展重庆市文化产业集群探索,G124
  7. 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特征及趋势,F224
  8. 西三角地区优先发展产业选择研究,F127
  9. 皖江城市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F127
  10.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F127
  12. 产业集群模式对促进服装自主品牌的作用研究,F273.2
  13.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网络研究,F062.9
  14.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5. 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研究,F224
  16. 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4
  17. 合村并居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F325.4
  18. 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研究,F224
  19.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20. 莆田市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研究,F426.88
  21. 中山市黄圃腊味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F426.8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