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

作 者: 倪方树
导 师: 郝寿义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 区位 空间 区位选择 博弈论 空间集聚
分类号: F27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空间集聚是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由于各学科的切入视角不同,所以在研究集聚问题时所关注的焦点也不一样。不过,在仔细梳理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科所探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对为什么集聚和影响集聚原因的探讨;二是对集聚形成机制的探索;三是“哪里集聚”的问题。迄今为止,对前两个问题解答,虽未穷尽但进展很大,而对第三个问题的解释,目前,只能用历史性和偶然性这样的原因来回答。然而,城市沿江沿海兴起、人口沿河沿水集聚的现象说明,在历史性和偶然性的背后,“哪里集聚”的问题一定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从企业区位选择与博弈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问题,既是我们对“更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又是对古典区位理论思想的深化和拓展,同时,从企业区位选择角度研究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问题,还可为现实中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聚的形成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论文第一章,通过三节来展开,前两节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在第三节对本文拟创新之处进行了高度提炼,这主要包括两个“尝试”:一是尝试从区位选择与博弈分析的角度推演空间集聚形成的机制;二是尝试回答集聚发生在哪的问题。第二章为文献回顾部分。空间集聚问题进入经济学视野的时间较为久远,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因而在综述时,涉及的文献数量多,范围广。本文依据为什么要集聚、集聚的影响因素、集聚的形成机制等这样一条线索来展开,具体是:从获得优势资源禀赋、获得外部性、共享基础设施、获得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等六个方面来阐述集聚的缘由;从自然资源、中间投入共享与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规模经济、本地市场效应、多因素等角度来梳理影响空间集聚的因素;从古典区位论、空间竞争理论、区域科学、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角度来梳理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问题。第二章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在上述梳理工作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作了简要评述,即哪里集聚的问题、空间属性的问题、区位主体与研究方法的问题。第三章围绕上一章所提出的疑问,意在提出一个新的分析前提和框架思路。因而,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区位与区位的本质特征;其次深入探讨了区位与区位选择的基本含义、区位主体、区位的空间属性、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等内容;再次对均质空间分析的困境、区位主体与区位的关系作了细致梳理;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均质空间与非均质空间相统一、区位选择与博弈的分析框架下,尝试推演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沿着第三章所搭建的分析框架和思路,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在完全信息静态、完全信息动态、不完全信息静态和不完全信息动态等基本博弈框架下,深入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相互影响的两个企业怎样选择区位,以及通过区位选择能否实现空间集聚和空间集聚实现概率等问题。最后,关于不同决策下的企业收益、不同区位上的区位因子与集聚因子对集聚条件的影响等结论分别放置于相应分析框架的最后部分。前面几章内容,均属于理论研究范畴,其研究结论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正确与否,则需要用现实中的经验数据来证明。因此,在第六章的分析中文章选用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母区)和逸仙工业园这样两个案例,首先就园区内企业的选址情况、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园区的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后,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企业区位选址的关键因素,构成集聚因子的关键部分等进行提取和分析。分析后发现,确实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提取出的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决策,进而影响集聚形成的概率。此外,从实际问卷中提取出的接近同行竞争者、避开同行竞争者、竞争者成本等因子与不完全信息博弈中抽象出来的集聚意愿、信号等不可或缺的博弈因素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和逸仙工业园这两个案例,较好地佐证了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第七章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要阐述两方面内容:一是基于前六章的分析,提出能够促进集聚形成的对策措施,实际上就是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一般性对策措施和促进逸仙工业园区、开发区母区发展的专项对策措施;二是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2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18
    1.1.1 选题背景  14-16
    1.1.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6-18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8-20
    1.2.1 研究思路  18
    1.2.2 研究方法  18-20
  第三节 论文创新之处  20-22
    1.3.1 尝试从区位选择与博弈分析的角度推演空间集聚形成的机制  20
    1.3.2 尝试回答集聚发生在哪的问题  20-2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2-80
  第一节 空间集聚的缘由  23-32
    2.1.1 获得优势资源禀赋  23-24
    2.1.2 获得外部经济  24-27
    2.1.3 共享公共基础设施  27-29
    2.1.4 获得规模经济  29-30
    2.1.5 降低交易成本  30-31
    2.1.6 获得竞争优势  31-32
  第二节 影响空间集聚的因素  32-44
    2.2.1 自然资源对集聚的影响  32
    2.2.2 中间投入共享与劳动力共享对集聚的影响  32-33
    2.2.3 知识溢出对集聚的影响  33-37
    2.2.4 规模经济对集聚的影响  37-38
    2.2.5 本地市场效应对集聚的影响  38-40
    2.2.6 多因素与集聚的关系  40-44
  第三节 空间集聚的形成机制  44-74
    2.3.1 古典区位论与集聚形成机制  44-49
    2.3.2 空间竞争理论与集聚形成机制  49-56
    2.3.3 区域科学与集聚形成机制  56-57
    2.3.4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集聚形成机制  57-59
    2.3.5 新经济地理学与集聚形成机制  59-67
    2.3.6 从其他角度对集聚形成机制的考察  67-74
  第四节 对已有文献的评论  74-80
    2.4.1 哪里集聚的问题  75-76
    2.4.2 空间属性的问题  76-77
    2.4.3 区位主体与研究方法的问题  77-80
第三章 区位、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  80-94
  第一节 区位与区位的本质特征  80-86
    3.1.1 区位与区位因素  80-85
    3.1.2 区位的本质特征  85-86
  第二节 区位选择与区位主体  86-89
    3.2.1 区位选择的基本含义  86
    3.2.2 区位主体行为的分析  86-89
  第三节 区位选择与集聚  89-92
    3.3.1 均质空间分析的困境  89-91
    3.3.2 区位主体与区位的关系  91-92
  第四节 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的尝试  92-94
    3.4.1 均质空间与非均质空间统一下的分析  92-93
    3.4.2 博弈论与多主体行为  93-94
第四章 区位选择、博弈分析与空间集聚(上)  94-134
  第一节 博弈论与模型基本框架  94-111
    4.1.1 博弈论概念与类型  94-97
    4.1.2 模型基本框架  97-111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111-124
    4.2.1 博弈分析的基本结构  112-113
    4.2.2 纳什均衡  113-116
    4.2.3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企业区位选择  116-124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124-134
    4.3.1 扩展式博弈的纳什均衡  126-128
    4.3.2 动态博弈框架下的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  128-134
第五章 区位选择、博弈分析与空间集聚(下)  134-172
  第一节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34-156
    5.1.1 海萨尼(Harsanyi)转换  135-136
    5.1.2 贝叶斯纳什均衡  136-137
    5.1.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企业区位选择  137-156
  第二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模型  156-172
    5.2.1 贝叶斯法则  157-158
    5.2.2 精炼贝叶斯均衡  158-159
    5.2.3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企业区位选择  159-172
第六章 案例研究  172-216
  第一节 案例梳理  172-195
    6.1.1 案例简介  173-174
    6.1.2 区位条件  174-184
    6.1.3 开发区母区与逸仙工业园的产业发展情况  184-195
  第二节 区位选择与集聚  195-216
    6.2.1 区位因子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  196-206
    6.2.2 集聚因子  206-213
    6.2.3 集聚与企业行为  213-216
第七章 对策建议与本文结论  216-234
  第一节 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一般性对策措施  217-220
    7.1.1 依靠资源,发挥优势区位因素在集聚形成中的作用  217-218
    7.1.2 改善因子,促进集聚形成以及集聚效应的扩散  218
    7.1.3 以企引企,发挥企业在集聚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218-219
    7.1.4 角色转换,适时转变政府的主体与主导角色  219-220
    7.1.5 根植网络,加强园区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220
    7.1.6 留住人才,打造智力资源集聚地  220
  第二节 促进开发区母区和逸仙园发展的专项对策措施  220-224
    7.2.1 促进天津开发区母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220-222
    7.2.2 促进逸仙科学工业园发展的对策措施  222-224
  第三节 本文结论  224-234
    7.3.1 本文的主要结论  224-231
    7.3.2 文章不足之处  231-232
    7.3.3 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232-234
参考文献  234-246
致谢  246-248
附录  248-254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54-256

相似论文

  1. 空间权基本理论研究,D923.2
  2. 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的研究,V526
  3. 武器评估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TJ06
  4.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5. 大型购物中心地下空间设计研究,TU922
  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7. 会展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研究,TU242
  8.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9.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10. 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TU242.5
  11.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12.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13.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14.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15.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16.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7.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18.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19.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20.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2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变换研究,TN7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