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基于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的实证研究

作 者: 刘立军
导 师: 刘恩专
学 校: 天津财经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H-K贸易三元分解 贸易成本 贸易广度边际 经济周期协同性 传导机制
分类号: F113.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及其在国际间地迅速传导,再一次引发了学界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其经济运行经由贸易传导,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周期协同性日益增强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显然,在当今高度一体化的、波动中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探究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规律及其传导机制,对各国经济与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往研究大多运用总体贸易数据来分析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没能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即从微观的企业或产品层面探究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内在机理及深层次原因。贸易总量实际上包含了贸易产品种类、数量、价格(质量)等三元边际,它们相对比重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将导致贸易总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贸易伙伴国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那么,如何将三元贸易边际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与传统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相比较,纳入贸易边际与出口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分析会产生哪些不同结论?其经济周期传导机制有何不同?如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和阐释的问题。本文从理论证实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边际传导。并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在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地区)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存在性事实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广度边际、贸易数量边际与贸易价格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及其传导机制,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出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本文共分为7章,各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1章:导论。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提出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对全文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这一章里,首先归纳、梳理全文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次,分别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其它传导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进行简要的评述。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把握,也为下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个铺垫和理论依据。第3章: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理论模型分析。本章在经典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借鉴Ghironi and Melitz (2005)和Alessandria and Choi (2007)构建的理论模型的有益成分,构建一个包含两国代表性消费者、异质性企业、内生进入与出口固定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经由内生的TFP实现的两国贸易与产出协同性的传导机制:(1)母国发生的积极的生产率冲击会产生需求——供给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效应,本国最终产品生产者对外国中间品的需求会增加,因此使外国经济体的产出增加。这也就是传统国际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中所呈现的一个传导渠道。(2)根据Kose and Yi (2006),这个渠道还不足以充分解释数据中所发现的贸易与产出的协同性关系。我们的模型提出另一个全新的贸易传导渠道,即通过贸易品的多样化以及贸易品中嵌入技术的提升提高贸易伙伴间的TFP协同性,进而提高两国的经济周期协同性。(3)基于上述传导机制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两国贸易品多样化程度(贸易广度边际)越高,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二、贸易成本越低,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第4章: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的构建。在这一章里,首先提出经济周期数据的生成以及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的不同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为下面考察各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特征提供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在归纳、比较不同层面的出口贸易边际的相关界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借此将一国的出口贸易份额分解为出口广度边际、出口数量边际与出口价格边际,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类似于双边贸易强度指数的反映两国双边出口贸易边际的双边广度边际强度(BEI)、双边数量边际强度(BQI)以及双边价格边际强度(BPI)指数,为下文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上的支撑。第5章: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的实证研究。本章以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首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存在性事实进行判断,得出中外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的结论,为下文揭示其传导机制做好铺垫。其次,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一般贸易传导渠道(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再考察,发现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最后,基于作者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各个贸易边际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证明了第3章提出的经由贸易广度边际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第6章:东亚国家的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同样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采集东亚各国(地区)的双边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广度边际、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强度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主要贸易传导渠道,从而从多边视角证实了第3章中理论分析的结论。除此之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双边价格边际强度的效应不显著。而产业结构相似度、金融结构相似度等非贸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第7章为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的已有研究大多建立在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以往该主题研究忽略企业异质性及其出口行为动态变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缺陷,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最新成果,将企业异质性、固定进入、出口成本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论证并推导贸易广度边际(贸易品的多样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理论上有所拓展。第二,基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借鉴Frankel and Rose (1998)中双边贸易强度的构造思想,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衡量两国产品层面的双边贸易边际程度的双边贸易边际强度指数(双边广度边际强度指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指数与双边价格边际强度指数),它较好地解决了测度指数兼顾贸易伙伴国之间双向出口贸易边际的问题,为深层次考察各个贸易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撑。第三,同以往应用总体贸易数据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不同,本文分别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基于(笔者)改进的H-K方法,对贸易三元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进行经验分析,因而,在双边和区域层次上深刻揭示了新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7
Abstract  7-13
第1章 导论  13-27
  1.1 研究背景  13-15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6
    1.2.1 研究目的  15-16
    1.2.2 研究意义  16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20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6-19
    1.3.2 研究方法  19-20
  1.4 概念界定  20-26
    1.4.1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20-23
    1.4.2 世界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周期  23-24
    1.4.3 经济周期传导与经济周期协同性  24-25
    1.4.4 国际贸易边际  25-26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6-27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7-47
  2.1 相关理论基础  27-37
    2.1.1 经济周期理论  27-31
    2.1.2 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理论  31-33
    2.1.3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33-37
  2.2 相关文献综述  37-46
    2.2.1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研究综述  37-39
    2.2.2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研究综述  39-45
    2.2.3 国际经济周期的其它传导研究综述  45-46
  2.3 本章小结  46-47
第3章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理论模型分析  47-57
  3.1 基本分析框架  48-54
    3.1.1 生产与消费  48-51
    3.1.2 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与出口决策  51-53
    3.1.3 生产率分布的参数化  53
    3.1.4 一般均衡  53-54
  3.2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  54-56
  3.3 本章小结  56-57
第4章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与H-K贸易三元分解框架的构建  57-72
  4.1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  57-61
    4.1.1 经济周期数据的生成  57-59
    4.1.2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  59-61
  4.2 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  61-72
    4.2.1 出口贸易边际的界定  61-64
    4.2.2 不同类型的国际贸易模型中的出口边际  64-67
    4.2.3 Feecstra贸易边际分解方法  67-69
    4.2.4 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  69-72
第5章 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贸易传导的实证研究  72-96
  5.1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  72-78
    5.1.1 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72-73
    5.1.2 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  73-78
  5.2 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一般贸易传导机制——再考察  78-88
    5.2.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  79
    5.2.2 变量的度量及样本描述  79-84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84-88
  5.3 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  88-94
    5.3.1 中国与典型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边际强度  89-91
    5.3.2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91-92
    5.3.3 面板数据回归  92-94
  5.4 本章小结  94-96
第6章 东亚国家的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实证研究  96-112
  6.1 引言  96-97
  6.2 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97-101
    6.2.1 东亚十国(地区)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  98-99
    6.2.2 东亚十国(地区)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99-101
  6.3 东亚各国(地区)的出口贸易边际  101-107
    6.3.1 东亚整体区域内贸易发展状况  101-104
    6.3.2 东亚十国(地区)的出口贸易边际  104-107
  6.4 东亚十国(地区)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计量分析  107-110
    6.4.1 模型与变量  107-108
    6.4.2 数据来源  108
    6.4.3 参数估计与实证结果  108-110
  6.5 本章小结  110-112
第7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112-116
  7.1 主要结论  112-115
  7.2 研究展望  115-116
附录  116-128
参考文献  128-139
后记  139

相似论文

  1.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F224
  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关性研究,F832.51;F224
  3. 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F224
  4. 以房地产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F293.3;F224
  5. 开放经济下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传导机制及其实证研究,F224
  6. 国际游资对我国银行体系冲击问题研究,F832.6
  7.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证券市场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F832.51;F224
  8. 输入性通货膨胀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F822.5
  9. 日元升值下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F131.3
  10. 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1.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F832.51;F224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F822.0;F832.51
  13. 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分析,F822.0;F832.51
  14. 我国对外贸易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研究,F822.5;F752
  1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F224
  16. PPI与CPI的传导关系研究,F222;F726
  17. 公司治理与权益资本成本—盈余质量传导机制研究,F275
  18.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研究,F719;F224
  19. 汇率变动与证券价格关联性的实证研究,F832.51
  20. 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F832.4
  21. 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F822.0;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 世界经济问题 > 世界经济波动与经济危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