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兰野生驯化与评价利用研究

作 者: 张正海
导 师: 李爱民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药用植物资源学
关键词: 山兰 生物学特性 野生驯化 质量评价
分类号: S68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分为山兰的生物学特征特性研究、野生驯化研究和化学成分测试分析三个部分。生物学特征特性研究主要是为了弄清山兰栽培的生物学基础,采用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室内观察、试验地定点观察和连续采样观察等方法进行;野生驯化研究是在山兰特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人工栽培的主要因子进行研究(不同土壤类型适应性、栽植密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立山兰的最佳栽培模式;化学成分测试分析采用常规营养测定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山兰和山慈菇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药材(山兰、独蒜兰、杜娟兰)的共有成分及其含量高低,明确不同年生山兰的质量以及使用价值。山兰为多年生阴生草本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壤湿润,富含腐殖土的林间空地。山兰为陆生兰,须状根聚生于假鳞茎底部,常2~5个相连生于根状茎上,叶1~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花葶从假鳞茎第一节侧面发出,直立总状花序,种子细小极多。在吉林地区,山兰4月中旬花葶萌动,5月上旬花葶开始露出地面,5月中旬进入盛期。在抽葶期,花葶边伸长边抽出总状花序。5月中旬进入开花始期、5月下旬为开花盛期、6月末开花进入末期。6月上旬进入蒴果生长期,到6月中旬绿色蒴果伸长到2cm~2.5cm,7月下旬至8月上旬蒴果进入迅速膨大期,9月中下旬蒴果由绿变黄进入成熟期。10月下旬翌年4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山兰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试验采用带芽假鳞茎或将带芽假鳞茎分割成带芽茎块均能分化成幼苗,成苗率在95%以上。首次开展山兰野生驯化获得成功。山兰在黑土栽培条件下,以猪粪为底肥,株行距7 cm╳10 cm,栽培效果最好,2年生园鲜品产量为0.62 kg/1.2 m2,折合亩产(666.7 m2)227 kg。山兰在开花前摘除花序对提高产量有积极影响;山兰假鳞茎随着年龄的增长质地变软纤维化严重,3年生以上的假鳞茎多数处于皱缩腐烂状态失去使用价值,山兰适宜采收期为4月下旬土壤化冻后至5月上旬花序抽生前,晾干或50℃条件下烘干,以1~2年生、质地坚实、假鳞茎个大、断面黄白、外表饱满者为佳。山兰假鳞茎随着年龄的增长质量降低,山兰营养成分略优于杜娟兰和独蒜兰;山兰与独蒜兰共有17个提取离子流色谱峰,在这17种共有成分中其中有9种山兰高于独蒜兰;山兰与杜鹃兰共有12个提取离子流色谱峰,在共有成分中有9种山兰高于杜鹃兰;山兰、独蒜兰、杜鹃兰三者共有10个提取离子流色谱峰,在共有成分中有6种山兰高于独蒜兰和杜鹃兰。山兰与独蒜兰有17种共有化学成分,占山兰化学成分的32. 7%;山兰与杜鹃兰有12种共有化学成分,占山兰化学成分总数的23.1%;山兰、独蒜兰、杜鹃兰三种药材共有10种共有化学成分,占山兰化学成分总数的19.2%。山兰与独蒜兰和杜鹃兰的共有成分是这三者能够作为同类药材使用,治疗病症相同的物质基础;但共有成分只占山兰化学成分的一小部分,还存在大量相异的成分,因此作为同种药材使用需谨慎,需要对山兰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引言  13-22
  1.1 山慈菇的化学成分  13-14
  1.2 山慈菇的药理作用  14-15
    1.2.1 抗肿瘤作用  14
    1.2.2 毒覃碱M3 受体阻断作用  14
    1.2.3 降压作用  14
    1.2.4 抗菌作用  14
    1.2.5 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  14-15
    1.2.6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15
  1.3 山慈菇植物形态、生态环境及地理分布  15-16
    1.3.1 杜鹃兰  15
    1.3.2 独蒜兰  15
    1.3.3 云南独蒜兰  15-16
  1.4 山慈菇的药材特征  16-17
    1.4.1 药材形态特征  16
    1.4.2 显微特征  16-17
  1.5 山慈菇的人工驯化栽培、育种和繁殖  17-18
  1.6 山慈菇的研究展望  18
  1.7 山慈菇习用品植物  18-22
    1.7.1 兰科植物  18-19
    1.7.2 百合科植物  19-20
    1.7.3 防己科植物  20
    1.7.4 天南星科植物  20
    1.7.5 马兜铃科植物  20-22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2-26
  2.1 山兰生态适应性研究  22
  2.2 山兰植物学特征观察  22
  2.3 山兰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22
  2.4 山兰繁殖方式研究  22
  2.5 山兰繁殖技术研究  22
  2.6 山兰野生驯化试验  22-24
    2.6.1 实验地点与种栽来源  22-23
    2.6.2 对不同土壤类型适应性试验  23
    2.6.3 栽植密度试验  23
    2.6.4 施肥试验  23
    2.6.5 摘葶对产量影响观察  23
    2.6.6 不同年龄假鳞茎大小比较  23
    2.6.7 病虫害观察与防治  23-24
  2.7 山兰的适宜采收期研究  24
  2.8 药材性状调查  24
  2.9 山兰化学成分分析  24-26
    2.9.1 试验材料  24
    2.9.2 营养成分测试  24
    2.9.3 化学成分测试  24-26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6-39
  3.1 山兰的生态适应性  26
  3.2 山兰的植物学特征  26-27
  3.3 山兰生长发育特性  27
  3.4 山兰繁殖方式  27-28
  3.5 山兰无性繁殖  28-29
  3.6 山兰的野生驯化  29-31
    3.6.1 不同土壤类型山兰假鳞茎质量  29
    3.6.2 栽植密度对山兰假鳞茎产量的影响  29-30
    3.6.3 不同底肥对山兰假鳞茎产量的影响  30
    3.6.4 摘葶对山兰假鳞茎产量影响  30-31
    3.6.5 不同年生假鳞茎大小比较  31
    3.6.6 病虫害观察与防治方法  31
  3.7 山兰采收与加工  31-32
    3.7.1 采收时间  31-32
    3.7.2 加工储藏  32
  3.8 山兰药材性状  32
  3.9 山兰与山慈菇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32-39
    3.9.1 山兰各营养成分含量  32-34
    3.9.2 山兰与独蒜兰、杜鹃兰营养成分比较  34-35
    3.9.3 山兰与山慈菇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35-39
第四章 结 论  39-41
  4.1 结论  39-40
  4.2 讨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4
致谢  44-45
作者简介  45

相似论文

  1. 会理不同海拔烟叶嗜锇颗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烤烟品质的关系,S572
  2.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3.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4.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5.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6. 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S572
  7. 高校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642.4
  8.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及耐寒性研究,S476.3
  9.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调查与安全评价,S631.1
  10.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R687.2
  11. 西宁地区硅酸盐细菌生物学特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S144
  12.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13. 基于和谐理念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体系研究,F224
  14. 江西省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F224
  15. 菊花花色嵌合体生物学特性及形成机理的研究,S682.11
  16. 江浙地区八角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685.99
  17. 基于HVS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TP391.41
  18. 社会力量办学上海华文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G729.2
  19.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模与设计,TP391.6
  20. 基于视觉注意与结构失真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TP391.41
  21. 基于失真效应的图像质量评价与分类,TP391.4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多年生花卉类 > 其他花卉类 > 兰科植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