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性能CPU存储控制器优化设计

作 者: 王宏燕
导 师: 邢座程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软件工程
关键词: 存储控制器 地址映射 访存调度 缓冲行
分类号: TP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对处理器性能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多核多线程处理器中尤甚。存储器访问的速度受存储控制器的制约。存储控制器决定计算机系统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容量、存储体数、内存的类型和速度、内存颗粒的数据深度和数据宽度等重要参数。存储控制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高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X处理器中存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X处理器是一款高性能处理器,可支持多线程和SIMD。它内部集成16个核,每个核拥有4个线程,运算部件由两套整数处理部件,一套向量处理部件,一套浮点处理部件和一套存取部件构成。该处理器片上内集成了4个双通道存储控制器,可支持并行访存。当处理的运算集非常大时,运算数据量会十分庞大,加大内存的访存压力;虽然多个存储控制器并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访存压力,但是访存地址流会比较分散,使得存储控制器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本文在深入研究X处理器和DDR3SDRAM的基础上,以降低访存延时为目的,仔细分析了现有存储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做了优化改进。为了提高程序局部性、访存体并行性和行局部性,本文设计了全异或地址映射方式;为了增加访存命令行命中率,减少读写切换延迟,本文设计了分层访存调度器,分别在体内调度和体间调度两个层次对请求重新排序,设置了防饿死机制,尽可能的提高了存储器带宽利用率;为了降低活跃页频繁开启和关闭所带来的延迟,本文在片上缓冲和存储控制器之间增加了虚拟缓冲行模块,达到了增加活跃页个数的目的。本文采用verilog描述语言对存储控制器优化设计进行了逻辑描述,对优化后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功能验证,保证了存储控制器工作的正确性。最后,对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性能测试和对比,优化后带宽从原来的5.88GB/s达到了18.55GB/s,体现了本文优化设计的优越性。

全文目录


摘要  9-10
Abstract  10-11
第一章 绪论  11-18
  1.1 课题来源  11-13
  1.2 如何缓解存储墙问题  13-15
  1.3 存储控制器概述  15-16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16-17
    1.4.1 课题的主要工作  16
    1.4.2 课题的研究成果  16-17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17-18
第二章 存储器  18-28
  2.1 存储器结构  18-20
  2.2 DDR3 SDRAM 命令分析  20-25
  2.3 DDR3 SDRAM 时序分析  25-27
  2.4 小结  27-28
第三章 原型结构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28-38
  3.1 存储控制器基本结构  28-31
    3.1.1 X 处理器  28-29
    3.1.2 存储控制器基本结构  29-31
    3.1.3 优化设计方向  31
  3.2 地址映射方式相关研究  31-34
    3.2.1 数据读写过程  31-32
    3.2.2 地址映射方式  32-34
  3.3 访存调度算法相关研究  34-36
    3.3.1 访存调度  34-35
    3.3.2 调度策略  35-36
  3.4 应用现状  36-37
  3.5 小结  37-38
第四章 存储控制器优化设计  38-60
  4.1 地址映射优化设计  39-44
    4.1.1 基本地址映射方式  39-41
    4.1.2 全异或地址映射方式  41-42
    4.1.3 读写请求队列  42-44
  4.2 分层访存调度  44-56
    4.2.1 分层调度结构  44-45
    4.2.2 仲裁器  45-47
    4.2.3 体内调度算法  47-49
    4.2.4 体间调度算法  49-51
    4.2.5 逻辑结构  51-53
    4.2.6 防饿死机制  53-56
  4.3 增加缓冲行  56-59
  4.4 小结  59-60
第五章 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  60-69
  5.1 存储控制器的模拟验证  60-64
    5.1.1 验证平台  60-61
    5.1.2 NC-Verilog 模拟仿真器  61-62
    5.1.3 功能模拟结果分析  62-64
  5.2 性能评估  64-68
    5.2.1 性能评估流程  64-65
    5.2.2 性能分析  65-68
  5.3 小结  68-69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9-71
  6.1 工作总结  69-70
  6.2 研究展望  70-71
致谢  71-72
参考文献  72-76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6

相似论文

  1. 基于带外控制的虚拟存储系统实现与应用研究,TP333
  2. 基于AMBA总线的通用存控设计与实现,TN47
  3. 固态硬盘存储管理与差错控制技术研究,TP333
  4. IPv4与IPv6网络互联互通的方案设计及实现,TP393.03
  5. 双向NAT配置—一种在大型私有IP网络中引入公网业务的方法,TN915.03
  6. 基于计算智能应用映射的GPU体系结构研究,TP332
  7. 无线网桥增值功能的研究、设计与实现,TN925.93
  8. SoC软硬件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TN47
  9. 多工作模式的IEEE802.11无线接入点的设计与实现,TN925.93
  10. 流处理器相变存储器主存的性能优化,TP333
  11. 基于FPGA的CAN通讯卡设计和实现,TP273.5
  12. 基于SAN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3. 一种高性能的DSP存储系统设计,TP333
  14. 基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控制器设计,TP333.35
  15.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互联网服务模型,TN915.03
  16. 基于SUPANET的虚拟专用LAN研究,TP393.1
  17. 基于FPGA的对象存储控制器原型的硬件设计与实现,TM571.61
  18. 高性能DDR3存储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TP333
  19. 基于SoPC的iSCSI存储控制器设计与优化,TP333
  20. 块浮点FFT处理器系统的设计,TP332
  21. 基于SoC的存储控制器IP核的分析与设计,TN47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 > 运算器和控制器(CPU)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