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角色神圣与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的价值分析

作 者: 李科
导 师: 唐松林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学
关键词: 教师隐喻 生命 角色 伦理 符号暴力
分类号: G4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师隐喻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常见的教师隐喻有“工程师”、“园丁”、“蜡烛”、“灯塔”、“一扇窗”、“一桶水”等等。其蕴含的伦理包含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也包括学生)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传统的教师隐喻又具有其一定的伦理价值,而正面价值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体现在:灵魂的启蒙者、人生的指导者、无痕的大爱者、模范的学习者这四个方面的正面伦理价值。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知识大爆炸,教师的角色与身份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着变化。教师隐喻中所蕴含的负面价值也日益显现。例如,具有对平等的忽视,对自由的遮蔽,对知识的盲从,对生命的践踏等,迫切需要我们反思、批判与扬弃。教师隐喻之所以具有其负面价值除了本身隐喻中蕴含的伦理基础外,还有其外在客观原因。教育中的客观知识的传统、师道尊严传统、文化习俗传统中的错误观念、传统性的教学模式这四个方面的原因皆表现出了对生命的藐视。在此“教师是生命的守望者”隐喻以生命哲学为基石,阐述该隐喻的内涵、伦理关系及其原因。理论内涵的诠释立足于生命的四个维度,即生命是一种意向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是一种创造的存在。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而教育过程即生命的四个维度的扩展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生命关系中成长,教育过程就是自由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人格在历史中形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是意向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师隐喻,有其特定的伦理基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存在;教师(含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创造存在;教师与自己的关系是一种精神自治的存在。从该隐喻的内涵和伦理基础出发,此隐喻的建构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交往比课堂学习更重要;其二,历史经验比知识传统更重要;其三,“土壤”比“植树”更重要;最后,生命意识觉醒比制度革新更重要。当然,新隐喻的建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教师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样需要所有人的生命意识觉醒,这又回到教师责任之本身。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5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0-11
    1.1.1 选题背景  10-11
    1.1.2 选题意义  11
  1.2 文献综述  11-23
    1.2.1 教师隐喻的内涵的研究  12-15
    1.2.2 教师隐喻的意义研究  15-16
    1.2.3 关于教师隐喻的起源和发展研究  16-18
    1.2.4 关于传统教师隐喻的价值分析研究  18-20
    1.2.5 关于教师隐喻的未来趋势研究  20-23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23-24
    1.3.1 研究内容  23
    1.3.2 研究思路  23
    1.3.3 研究方法  23-24
  1.4 核心概念  24-25
第2章 教师隐喻及其伦理意义  25-30
  2.1 教师隐喻种种  25-27
  2.2 教师隐喻隐含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7-28
  2.3 教师隐喻中的伦理关系  28-30
第3章 角色神圣: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价值  30-34
  3.1 灵魂的启蒙者  30-31
  3.2 人生的指导者  31
  3.3 无痕的大爱者  31-32
  3.4 模范的学习者  32-34
第4章 符号暴力: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负面价值  34-38
  4.1 对平等的忽视  34-35
  4.2 对知识的盲从  35
  4.3 对自由的遮蔽  35-36
  4.4 对生命的践踏  36-38
第5章 藐视生命:传统教师隐喻负面价值原因剖析  38-41
  5.1 教育中客观知识的传统  38
  5.2 师道尊严传统  38-39
  5.3 文化习俗传统中的错误观念  39-40
  5.4 传统性教学模式  40-41
第6章 生命的守望者:当代教师作为一个伦理存在的隐喻  41-51
  6.1 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隐喻的内涵  41-46
    6.1.1 何为生命?  41-43
    6.1.2 为何教师是生命的守望者  43-46
  6.2 生命守望者:教师隐喻的伦理基础诠释  46-47
    6.2.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存在  46
    6.2.2 人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创造的存在  46
    6.2.3 教师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精神自治的存在  46-47
  6.3 教师是生命守望者的隐喻的重构  47-51
    6.3.1 社会交往比课堂学习更重要  47-48
    6.3.2 历史经验比知识传统更重要  48
    6.3.3 “土壤”比“植树”更重要  48-49
    6.3.4 生命意识觉醒比制度革新更重要  49-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

相似论文

  1.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2. 面向文景转换的角色动画生成技术研究,TP391.41
  3. 当代中国消费价值观的伦理分析,F014.5
  4.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5.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6. 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G631
  7.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8. 当代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生命哲学审视,G631
  9.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10.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11.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2.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13. 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人体健康损害评价体系研究,R131
  14.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15.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6. 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学思考,B82-058
  17.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18. 转基因食品中的伦理问题,B82-05
  19.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20. 高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G647
  21. 我国政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研究,G648.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