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战时改革研究

作 者: 李生涛
导 师: 曾代伟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最高法院 司法党化 司法权地方化
分类号: D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抗日战争时期最高法院的改革活动,总结并反思其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引论》阐述了相关学术研究及本文研究的价值。客观系统的阐述最高法院战时的改革,其中最高法院设置分庭的方法,为司法权地方化这一司法史难题指出了解决路径,反思了政治对最高法院战时改革的影响及司法党化问题对司法独立的影响。本文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及数据分析方法。第一部分,在抗战建国及国民党推行“司法党化”政治背景下,分析了抗战时期最高法院在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一是其与中央相对隔绝的区域无法进行司法审判;二是战时法令在抗战期间大量颁布,其施行中争议较多,且在与中央隔绝的区域无法有效施行;三是通货膨胀严重,民事司法审判标的额标准需重新确定;四是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量大、压力大;五是司法党化对最高法院的司法独立的影响。第二部分,陈述并分析了抗战时期最高法院为适应抗战进行的改革及改革争议,一是其机构的改革,主要是指最高法院在地方新设的分庭;二是其统一法令解释权的变革;三是其第三审存废之争;四是其第三审民事诉讼标的额的变革。第三部分,功在战时,利在千秋,我认为任何学术研究最终目的都应是“学以致用”,在现代社会最高法院做为一个重要的司法机关,用现代的视角来研究战时最高法院,才能更好的解释其研究对于民国司法史及中国最高法院的价值和意义。这部分探讨最高法院战时改革对我国司法史留下的宝贵经验及教训,其一制约司法权地方化的历史启迪,同时讨论了国外制约司法权地方化的历史经验,最终得出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加强中央对法院系统的直接管理,可以有效制约司法权地方化;二是战时司法党化问题给我们敲响警钟,强调党义不能替代法律和正义,政治正义不能替代司法正义,法官应做到司法中立,要实现司法独立必须保障司法不党;三是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第三审存废争议对中国审级制度的启示;四是带有根本缺陷的战时本土的“能动司法理论”,纵观战时最高法院的改革,其背后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最后着重批判了最高法院的改革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强调司法改革不应以政治为逻辑起点。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9
一、引论  9-11
二、抗战时期的最高法院改革的背景  11-19
  (一)抗战时期司法机关改革的政治背景  11-14
    1.抗日战争期间,抗战与建国并举  11-12
    2.司法党化问题在抗战时期一直存在  12-14
  (二)抗战时期最高法院面临的司法审判的困境  14-19
    1.最高法院在与中央相对隔绝的区域无法进行司法审判  14
    2.战时法令在抗战期间大量颁布,其施行中争议较多,且在与中央隔绝的区域无法有效施行  14-15
    3.通货膨胀严重,司法审判标的额标准须重新确定  15
    4.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量多、压力大  15-19
三、最高法院战时改革综述  19-41
  (一)抗战时期最高法院机构改革  19-33
    1.抗战时期最高法院设立分庭的原因  19-25
    2.抗战时期最高法院在地方新设其分庭的特点  25-28
    3.抗战时期最高法院在地方设立分庭的意义  28-33
  (二)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统一法令解释权的变迁  33-36
    1.法令解释权变化综述  33-35
    2.抗战时期统一法律解释权的特点  35-36
  (三)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第三审的存废之争  36-40
    1.抗战时期审级制度的渊源  36
    2.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第三审存废之争  36-38
    3.小结 最高法院废除第三审问题的变通办法之探讨  38-40
  (四)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第三审民事诉讼标的额之变动  40-41
四、最高法院战时改革的历史启示  41-52
  (一)制约司法权地方化的途径  41-46
    1.抗战时期在地方设置最高法院分庭对制约司法权地方化的历史启迪  41-44
    2.国外有关制约司法权地方化的途径  44-46
  (二)抗战时期司法党义化问题及其现代性启迪  46-49
    1.抗战时期的司法党义化  47
    2.司法党义化现代性启示  47-49
  (三)抗战时期最高法院第三审存废争议对中国审级制度的启示  49-50
    1.当代中国法院的审级制度  49-50
    2.抗战时期对最高法院第三审存废争议给我们的启示  50
  (四)理论启示 具有先天心脏病的抗战时期本土“能动司法理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3

相似论文

  1. 卢斯抗战时期对华报道倾向性分析,G219.712
  2.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研究,K265
  3. 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K265
  4. 抗战时期的桂林《大公报》研究,G219.29
  5. 基于法律分析和对比的法律概念翻译,H059
  6. 延安精神与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R-09
  7. 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研究,K265.9
  8.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D922.22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G776
  11. 5W模式下的重庆本土媒介研究,G219.29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13. 抗日战争前后国民政府对甘肃农业的开发与扶持,K265
  14. 抗战时期重庆钢铁产业的曲折发展研究,K265
  15.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物价问题探析,K265
  16. 教育判例对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影响,DD912.1
  17.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传承,G649.2
  18. 盟国通过西北地区的对华军事援助,K265
  19. 美国宪法上“贸易条款”解释的历史演变,DD911
  20. 对抗日战争期间“破锋八刀”的研究,G852.22
  21.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研究,K26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中国法制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