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分析

作 者: 李瑞杰
导 师: 张福记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 历史地位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民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历史的推动者。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长期遭受着官僚、地主甚至殖民统治者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历史地位大幅提高,但是,建国初期不合理的制度使得农民奉献大,回报少,无法充分调动农民发挥社会建设主力军的能动作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路线,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制约农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被逐渐废除,农民群体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开始崭露头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民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变迁也在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对于中国腾飞的主动力越发突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只关注农民在某一方面的历史地位,鲜有学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多方位、多维度的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的历史地位进行考察。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农民的主体作用为主线,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问题。本文的导论部分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难点及创新进行了介绍。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历史地位理论分析与历史回顾,一方面对农民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农民历史地位的分析层次,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以及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农民的历史地位做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农民历史地位的论述进行了整理,分别梳理和总结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党的领导人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精华;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章节,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共分为四个领域,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多种交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是农民文化繁荣的创造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第四部分讨论的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问题,针对新时期农民历史作用发挥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全文目录


目录  4-7
摘要  7-8
Abstract  8-10
导论  10-17
  一、选题缘由  10-1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3
  三、研究方法  13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一)农民与现代化的问题  13-15
    (二)农民的权益问题  15
    (三)关于农民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15-16
  五、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6-17
    (一)难点  16
    (二)创新点  16-17
第一部分 农民历史地位理论分析与历史地位回顾  17-32
  一、 农民地位的理论分析  17-22
    (一)农民的定义及内涵  17-19
    (二)农民历史地位的分析层次  19-22
  二、中国古代农民历史地位作用回顾  22-24
    (一)农民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创造者  22-23
    (二)中国古代农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的主要力量  23-24
  三、中国农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  24-28
    (一)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25-27
    (二)农民参加经济建设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  27-28
  四、1949 年至 1978 年农民历史地位分析  28-32
    (一)农民是城市和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奉献者  28-29
    (二)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民无法发挥生产主力军的作用  29-30
    (三)生活贫困的境况下,农民缺乏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动力  30-32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者对农民历史地位的论述  32-40
  一、邓小平对农民历史地位的认识  32-34
    (一)农民问题贯彻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32-3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民自主经营权的获得  33
    (三)肯定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对于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  33-34
    (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4
  二、 江泽民对农民历史地位的认识  34-36
    (一)稳定农民自主经营权,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34-35
    (二)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35-36
    (三)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生产积极性  36
  三、胡锦涛对农民历史地位的认识  36-40
    (一)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民问题是关键  37
    (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7-38
    (三)新型农民的培育  38-39
    (四)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39-40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阐释  40-71
  一、农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者  40-50
    (一)中国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社会状况  40-42
    (二)农民推动经济改革的开端  42-43
    (三)农民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43-50
  二、 农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  50-57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改革实施的背景及原因  50
    (二)农民推动民主政治改革的动力  50-52
    (三)农民对于基层政治创新实践——村民自治  52-55
    (四)农民政治民主实践的意义  55-57
  三、农民是农村文化繁荣的创造者  57-63
    (一)农村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57-58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58-59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文化变迁的影响  59-60
    (四)农民繁荣农村文化的表现  60-63
  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63-71
    (一)农村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63-65
    (二)新农村社会建设的背景  65-67
    (三)新农村社会建设的内涵  67-68
    (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贡献  68-71
第四部分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  71-79
  一、新时期农民历史作用的发挥面临严峻的挑战  71-74
    (一)全球化时代对农民的挑战  71-72
    (二)多元化时代,组织化水平低制约农民权益的维护  72-73
    (三)地方政府过度重视 GDP 而忽视“三农”问题  73
    (四)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农民的发展  73-74
  二、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现代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74-79
    (一)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  74-75
    (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75-77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77-78
    (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78-79
参考文献  79-83
致谢  83-84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84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3.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4.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5.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7.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8.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9.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0.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2.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3.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4.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5. 中国农民政治信仰碎片化问题的研究,D422.6
  16.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7.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8.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9.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20.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21.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