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家庭结构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

作 者: 方维维
导 师: 李辉文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西方经济学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女性劳动供给 家庭分工
分类号: F24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市场化改革前,由于政府采取各种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的政策措施,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处于世界首位。而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这三十年间,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且其就业率和工资水平与男性之间的差距都在扩大。同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也同样占据了整体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大部分。因此,市场化改革被现有研究当成是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直接原因,甚至很多研究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往研究指出,由于市场化改革使得政府对女性的劳动权益保障措施取消,女性与男性之间天然存在的差异显现出来,女性在就业和收入水平上都与男性有较大差距。从新古典家庭分工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比较优势的家庭分工原则,女性当然地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从事其更擅长的家务活动。这正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在此理论框架下,探讨家庭结构这个微观因素对于女性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在新古典的家庭分工理论框架下,采用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分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其一,对家庭结构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劳动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其二,对家庭结构对已就业的已婚女性的工作时间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在两方面的检验中,均采用了三种方式(是否与父母公婆同住、是否与母亲或者婆婆同住、是否与父母公婆同住一个社区/村)来对家庭结构进行度量,从而考察其不同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两种实证检验方式均表明与父母公婆同住均有增加女性劳动供给的作用,而且与母亲或者婆婆同住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也从侧面契合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二,从三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度量方式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与父母公婆居住距离越近,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越大。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建议,这体现出本文的应用价值。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市场工作也是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研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8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8-1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5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6
  1.4 思路及创新之处  16-17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17-18
第2章 家庭分工与女性就业的理论分析  18-25
  2.1 基本理论模型  18-20
  2.2 理论模型拓展  20-22
  2.3 经验研究证据  22-24
  2.4 本章小结  24-25
第3章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描述统计  25-31
  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25-26
  3.2 我国各地区女性劳动参与率状况  26-27
  3.3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分类描述  27-30
    3.3.1 女性劳动参与率分年龄段的比较  28
    3.3.2 女性劳动参与率分教育程度的比较  28-29
    3.3.3 女性劳动参与率分行业的比较  29-30
  3.4 本章小结  30-31
第4章 家庭结构与劳动供给的实证检验  31-41
  4.1 计量模型设定  31-32
  4.2 变量选取说明  32-35
  4.3 实证分析  35-40
    4.3.1 家庭结构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  35-39
    4.3.2 家庭结构对已婚女性工作时间的影响  39-40
  4.4 本章小结  40-41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41-44
  5.1 结论  41
  5.2 建议措施  41-43
  5.3 不足与展望  43-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新“空巢”家庭的角色适应研究,D669.6
  2. 家庭结构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意愿影响的研究,D422.7
  3. 中小套型住宅厨房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TU241
  4. 幸福视角下女性劳动供给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F241.4
  5. 社会性别视角下“80后”家庭分工模式的研究,C913.1
  6. 新时期的婚姻道德:现状、问题与对策,D669
  7. 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稳定性研究,D669.1
  8. 家庭结构变动下城市的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669.6
  9. 基于城市家庭结构变迁视角的我国养老方式研究,D669.6
  10. 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以家庭为视角,D917
  11. 农村半流动家庭的功能研究-以湖北巴东GD镇为例,C912.82
  12. “四二一”结构家庭下的养老问题研究,C913.6
  13. 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研究-以L村一个公办教师和一个民办教师为例,G451.1
  14.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研究,G78
  15. 社会转型期家庭背景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个案研究,G78
  16. 飘柔在华电视广告的家庭形象分析,G206
  17. 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困境和出路-以“心贴心”中心为例,D669.6
  18. 从分项申报到综合申报再到家庭申报-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税单位改革的实施路线,F812.42
  19. 后危机时代美国消费信贷研究,F83
  20. 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结构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基于山东省青州市的调查,F32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劳动力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