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反思
作 者: 郭行健
导 师: 顾瑞漒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和平发展 理论反思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所谓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在受到包括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在学术界引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在2004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用“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当代中国基本发展战略的正式名称。而在2005年和2011年中国政府分别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至此,中国的这条发展道路也较为系统地被展现在世人眼前,自然更是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政治学、经济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而本文也就将从这样的一个较为前沿的课题入手,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视域下,以文化、哲学为切入点,对中国的这条和平发展道路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与反思。文章将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力求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背景、概念演变、理论内涵和其包含的文化与哲学底蕴,以及其实现路径与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本文旨在较为全面地展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全景。如果能够使得阅读过本文的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和平发展道路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引发他们的一些思考的话,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本文的基本内容包括绪论和正文部分。在绪论中,作者首先将对本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进行概述,进而综述国内外学界近年来对和平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在理论上的预计创新点。绪论后的正文主要由四章组成。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内外背景。此后,通过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语词演变,阐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最后通过对2005和2011年的两本关于和平发展的白皮书的剖析,整理出和平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得出“和平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的世界观”这一结论。在正文第二章与第三章,作者分别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哲学的角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点。在第二章中,作者分别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以及儒家、墨家、兵家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探寻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文化源头。而论文的第三章,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所在,是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和平的理论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与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联系。最终得出了和平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也是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相适应的结论。正文第四章分别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和平发展道路在当代具有的现实意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理论发展前景,再次肯定了和平发展的科学性。其后,从“软实力”的建设与“新安全观”的构建,这国内外的两大方面,概括性地论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实现路径。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8 绪论 8-19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8-11 1、选题背景 8 2、选题依据 8-9 3、选题意义 9-11 (二) 研究综述 11-18 1、国内研究现状 11-16 2、国外研究现状 16-18 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8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预计创新点 18-19 1、研究方法 18 2、预计创新点 18-19 一、和平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的世界观 19-33 (一)、和平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前进方向的审视 19-23 1、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国际背景 19-21 2、和平发展道路提出的国情基础 21-23 (二) 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 23-28 1、“和平崛起”的提出及其理论内涵 24-26 2、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深刻性 26-28 (三) 和平发展是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的指导纲领 28-33 1、2005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对其理论内容的概括 28-30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对理论内涵的深化 30-33 二、和平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意蕴 33-40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是和平发展的文化根基 33-35 1、“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3-34 2、和平发展是“和合”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34-35 (二) 儒家的国家关系伦理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35-37 1、在国家交往中主张重义轻利 35-36 2、在国家交往中提倡平等尊重 36-37 3、在国家交往中宣扬正义的“王道” 37 (三) 墨家与兵家的“战争与和平”理念对和平发展的启迪 37-40 1、墨家倡导“非攻”的和平观与以防御为基础的战争观 37-38 2、兵家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观 38-40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和平问题的思考为和平发展奠定了精神基调 40-52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变革”思想 40-43 1、“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 41-42 2、无产阶级革命要重视斗争形势的变化 42 3、“暴力革命”与“和平变革”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方式 42-43 (二) 恩格斯晚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辩证思考 43-47 1、对未来的战争的态势与后果的预测 44 2、对维护和平的途径与策略的前瞻 44-45 3、无产阶级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45-47 (三) 列宁关于和平问题的哲学阐释 47-52 1、“革命的和平发展”思想 47-48 2、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 48-49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平”思想 49-52 四、和平发展的当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52-67 (一) 和平发展的理论价值 52-58 1、继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思路 52-53 2、认识与甄别西方和平理论的新载体 53-55 3、抵御与反制对华错误思想侵袭的新武器 55-58 (二) 和平发展的实践价值 58-61 1、遵循规律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国内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58-59 2、有原则的和平有利于树立文明形象与构建和谐世界 59-61 (三) 和平发展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路径 61-67 1、高度重视“软实力”的建设 61-64 2、积极提倡互信合作的“新安全观” 64-67 结语 67-68 参考文献 68-72 致谢 72-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3-74
|
相似论文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G641
-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G641
-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B512.7
- 多元性理论与有限领导权,D0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