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中国近代以来三次重大思想解放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作 者: 刘盼硕
导 师: 魏黎波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切入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通过在每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对解放了哪些思想,这些思想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它们有怎样的关系,产生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我们比较清楚的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化”的来龙去脉。通过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说明在该时期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后的各种活动来阐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理论水平较低、经验也不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存在缺陷,需要继续发展。经过表述延安整风的背景和延安整风期间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所准备的条件、之后取得的成果来说明延安整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作用。由于受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尚未形成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由分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实质及解决的问题来阐述此次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突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新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直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更客观准确的把握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神实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1章 绪论  9-14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9-10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9-10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4
    1.3.1 研究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第2章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4-30
  2.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4-19
    2.1.1 中国社会的新变动要求有新的思想来指导  14-17
    2.1.2 “民主”“科学”等部分西方思想被认可  17-19
  2.2 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9-23
    2.2.1 对各种救国道路的反思  19-21
    2.2.2 工人阶级开始由自在走向自觉  21-23
  2.3 选择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23-28
    2.3.1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3-25
    2.3.2 中国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  25-26
    2.3.3 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性  26-28
  2.4 本章小结  28-30
第3章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30-40
  3.1 延安整风的背景  30-32
    3.1.1 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30
    3.1.2 “左”右倾错误需要在思想上彻底解决  30-32
  3.2 延安整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准备条件  32-35
    3.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条件  32-33
    3.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条件  33-34
    3.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  34-35
  3.3 延安整风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35-39
    3.3.1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35-37
    3.3.2 积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37-39
  3.4 本章小结  39-40
第4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40-49
  4.1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  40-43
    4.1.1 对“文革”的严重后果有了共识  40-41
    4.1.2 “两个凡是”思想的错误已经显现  41-43
  4.2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前提  43-45
    4.2.1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  43-44
    4.2.2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4-45
  4.3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  45-48
    4.3.1 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道路  45-46
    4.3.2 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46-48
  4.4 本章小结  48-49
结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4
引文  54-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55-56
致谢  56-57
作者简介  57

相似论文

  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2.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命运,B512.7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度研究,D61
  4.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5.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A81
  6.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A841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1949-1956),G649.2
  8.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9. 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K265
  10.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A849.1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化研究,G210
  12.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3. 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27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F276.3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因素研究,D61
  16.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探析,A841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张岱年“新唯物论”探析,B26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时代主题转换相关性研究,D61
  19. 青年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研究,A841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G206
  21. 蒙古族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I206.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