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正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作 者: 陆睿
导 师: 吴锋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正义 和谐社会 正义现状 实现途径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构成的不断变化,社会不公平正义的现象日益突出,导致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激化。努力解决好这个重大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的活力,使整个社会出现一种公正的状态,促使社会能够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正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首先阐述了社会正义的理论溯源,重点探讨了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的正义理论;其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正义的主要内容;最后阐述了社会正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巨大动力。第二部分:我国社会正义现状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我国社会正义的发展历程,时间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再到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其次论述了当前我国出现的正义问题,主要从机会、社会贫富、司法、民族文化和宗教方面出现的正义问题进行了阐述;再其次分析了社会正义缺失的原因,如:历史、自然原因、生产力水平、转型期的道德失范等,揭示其根源意在找到问题的症结;最后论述了社会正义缺失对和谐社会建设消极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三部分:社会正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现途径。主要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如:重视社会公正、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生建设、推进制度改革、拓宽政治参与途径、加强法制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允许文化多元发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5
目录  5-8
绪论  8-18
  一、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8-9
    (一) 选题依据  8-9
    (二) 选题意义  9
  二、文献研究综述  9-16
    (一) 国内与正义有关的研究  10-15
    (二) 西方关于正义的研究  15-16
  三、研究方法  16
  四、创新之处  16-18
第一章 正义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18-32
  一、正义理论的历史追溯  18-23
    (一) 中国传统正义观  18-20
    (二) 西方的正义理论  20-23
  二、社会主义正义的主要内容  23-27
    (一) 坚持经济增长和成果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正义观  24
    (二) 坚持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正义观  24-25
    (三) 坚持教育公平和多元并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正义观  25-26
    (四) 坚持团结稳定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正义观  26-27
  三、社会正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7-32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7
    (二) 社会正义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  27-32
第二章 我国社会正义现状的研究  32-44
  一、我国社会正义的发展历程  32-33
  二、当前我国出现的正义问题  33-37
    (一) 机会不公平  33-35
    (二) 社会贫富差距大  35-36
    (三) 司法不公正  36-37
    (四) 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受到不公正对待  37
  三、社会正义缺失的原因分析  37-40
    (一) 历史和自然原因  38
    (二) 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社会经济发展不够发达  38-39
    (三)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  39
    (四) 社会制度的不健全,社会保障的滞后和乏力  39-40
  四、社会正义缺失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40-44
    (一) 不利于经济建设,阻碍社会发展  40-41
    (二) 社会差距进一步拉大,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  41
    (三) 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41-42
    (四) 很大程度上会抵消发展的意义  42-44
第三章 社会正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44-54
  一、重视社会公正,养成公正意识  44
  二、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民主进程  44-45
  三、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  45-46
  四、改善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正  46-48
  五、推进制度改革,规范分配秩序  48-49
  六、拓宽参与途径,引导参政议政  49-50
  七、加强法治建设,实现司法公正  50-51
  八、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51-52
  九、坚持先进引领,允许文化多元  52-54
结束语  54-56
参考文献  56-60
致谢  60-6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2-64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4. JD水泥集中采购和供应系统优化研究,F426.71
  5. 文化自觉与中国的持续发展,G122
  6. 个人所得税分项税制弊害分析,F812.42
  7. 浅议刑事和解制度,D925.2
  8. 网络公民文化的法治价值及其实现,D909.2
  9. 和谐社会语境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研究,D924.3
  10.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61
  11. 金融支持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F124.3;F224
  12. 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D61
  13. 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欠缺与重构,G219.2
  14. 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对策研究,D631.42
  15. 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X2
  16. 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中的人学意蕴探究,B038
  17.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61
  19. 基于幸福指数指向的民生政策改善问题研究,D61
  20.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思想,X2
  21. 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完善我国法院民事调解制度,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