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舍勒的“怨恨”情感研究

作 者: 王彩霞
导 师: 李朝东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怨恨情感 道德判断 伦理价值 现代性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怨恨”一词来源于法语,尼采将其作为哲学术语引入到德语当中。德国天主教哲学家马克思·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则运用情感现象学的方法,着眼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精神气质,对该时代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现象予以讨论,从而把对怨恨情感的研究推向一个广阔的理论空间。舍勒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道德建构中的怨恨进行讨论,使怨恨一词独具伦理魅力,舍勒立足于对人的界定,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深入爱恨秩序,探讨怨恨的根源及途径,把怨恨界定为资本主义时代人的精神气质,它导致现代价值体验结构的转型和价值位移,是人类情感中价值颠倒或价值崩溃的根源。第一部分,对于“怨恨”情感的探究,经过追根溯源的历史探究,从词源的表述和怨恨的生成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怨恨的由来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从怨恨的心理结构和伦理结构中的怨恨这两个方面更具体的对怨恨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现代的道德是由无数的怨恨构成的,是人类情感中出现的价值颠倒和价值崩溃的根源。怨恨作为现代性精神品质,实用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结构性位置已发生根本转换,表现出工商精神气质取代了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怨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道德判断的根源,在于它事关道德评价的构成能力,它导致现代价值体验结构的转型和价值位移。第三部分,怨恨情感与现代伦理道德建构,如今社会道德混乱,根源于道德主体的精神气质中充满怨恨,人们以怨恨心态的产生和怨恨类型的形成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使怨恨的产生与道德的堕落密切相关。我们通过提升自我修养,构建现代德性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大的启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Abstract  8-10
导论  10-18
  一、选题的依据  10-1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三、文献综述  11-17
  四、研究方法  17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7-18
第一章 怨恨情感的探究  18-30
  第一节 怨恨的历史考察  18-21
  第二节 怨恨情感的产生  21-25
  第三节 怨恨情感的心理结构  25-28
  第四节 伦理结构中的怨恨情感  28-30
第二章 怨恨情感与道德价值  30-38
  第一节 怨恨的价值判断  30-33
  第二节 怨恨情感与价值位移  33-35
  第三节 怨恨情感与道德判断  35-38
第三章 怨恨情感与现代伦理道德建构  38-48
  第一节 怨恨与现代性伦理道德的演变  38-39
  第二节 怨恨与现代性伦理道德的关系及影响  39-43
  第三节 怨恨与现代伦理道德建构  43-48
参考文献  48-51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51-52
后记  52

相似论文

  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2. 伊斯兰文化善行观研究,B968
  3. 《管子》经济伦理思想与现代经济伦理之建构,B82-053
  4.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新时期悲剧理论,I01
  5. 科尔伯格的“团体公正法”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G641
  6. 论人格权视野下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D923
  7. 赃物善意取得研究,D913
  8. 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I207.42
  9. 中西艺术结合的宁馨儿,I207.25
  10. 中国公务员与若干群体道德判断水平之比较,D630
  11. 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I207.25
  12. 未竟的现代性诉求,I207.42
  13. 论黄春明底层写作的现代性诉求,I207.42
  14. 底层打工女性的建构,I207.42
  15. 企业生态责任伦理辩护,F205
  16. 环境伦理视野中的生态城市建设,B82-058
  17. 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B82-0
  18. 新时期寻根小说研究,I207.42
  19. 先前意图对道德判断的影响,B849
  20. 受害者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B82-05
  21. 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B82-0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