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走向解放”:集体化时期太行山区妇女的农业劳动

作 者: 刘洁
导 师: 李金铮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集体化时期 太行山区 妇女 农业劳动 男女平等
分类号: D44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发动妇女参加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中共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共的发动下,乡村妇女开始大规模地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参与社会生产,为国家、为集体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价值,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和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是不是就代表“妇女解放”了?到底什么是“妇女解放”?集体化时期的妇女是否真正获得了解放?这是妇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着力论述所在。本文集中研究了集体化时期太行山区妇女在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给自身带来的重大变化,并试图说明乡村妇女在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探讨集体化时期乡村妇女是否真的获得了解放。全文包括引言和六章正文。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意义、学术史、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资料来源等。第一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太行山区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的情况。在传统社会中,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劳作分工模式下,妇女大部分时间从事家务劳动,主要的活动是煮饭洗衣、编织缝纫、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等劳动。就太行山区来说,由于地少人多,除少数贫农妇女到田间搞些辅助劳动外,一般没有参加田间劳动的习惯,否则会遭人耻笑。由于家务劳动难以被量化且不具有交换性,其价值在传统观念中被大打折扣,所以妇女在家庭中一直被视为“吃闲饭的人”或“无用的人”。直到抗战前夕,太行山区广大妇女仍处在封建宗法制度束缚之下,仍然被禁锢在封建文化浸染的传统女性空间中。抗战开始后,中共出于解放妇女的历史使命和根据地面临的巨大财政经济困难等原因,开始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在中共的发动下,太行山区妇女开始冲破几千年的封建束缚,摆脱了单一的家务劳动,参与农业生产人数和范围逐步扩大,并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参与农业生产也使妇女改变了原先“以劳为耻”的劳动观念,形成了新的家庭关系,也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提高。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妇女的生产动员。在马恩列斯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下,更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巨大劳动力缺口和对苏联经验的借鉴,新中国成立后,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仍然是中共妇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通过思想教育、在家庭内解放妇女的后顾之忧、利用示范效应、帮助妇女学习农业技术以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等方法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第三章,主要介绍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撑起了半边天”。在中共的发动下,太行山区妇女的劳动参与率逐渐提高,在生产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撑起了半边天”。第四章,主要介绍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对自身的影响。集体化时期,妇女大规模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不仅为家庭、集体乃至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与价值,而且对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中,妇女的劳动技术、精神风貌以及社会地位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变。第五章,介绍集体化时期的男女“同工同酬”。在集体化时期,工分是计量农民参加集体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并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种形式。由于“男尊女卑”的历史原因和妇女的劳动技术水平低等现实原因,在妇女参加集体劳动初期,往往是男子的工分普遍高于妇女的工分。随着妇女劳动技术的提高和劳动强度的增大,妇女对这种男高女低的记分方法逐渐产生了异议,开始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中共出于解放妇女和提高妇女劳动积极性的考虑,逐渐把男女“同工同酬”制度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男女生理的客观差异和传统的男女劳作分工模式不同,男女“同工同酬”却只能成为一句追求男女平等的口号,在集体化时期并未能真正实现。第六章,介绍乡村妇女在参加集体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挣扎。集体化时期,对于广大农村妇女而言,参与农业生产、走出家庭所带来的解放感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时,参与农业生产也给妇女带来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后,但男子却没有相应的分担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仍然主要由妇女来承担,这就加重了妇女的负担,给妇女造成了双重束缚;第二个问题是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中共只注重发扬“冲天干劲”,“片面地宣传‘苦干’、‘猛干’,表扬有病坚持工作”,忽视性别差异的问题,结果导致妇女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由此,集体化时期乡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给妇女带来的不仅仅是解放,在解放的背后妇女承受了许多不能诉说的苦痛和挣扎。首先,集体化时期把“男女平等”视为妇女解放的目标,并把“男女平等”简单理解成“男女都一样”,以男人的标准来要求女性,把体力的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标志。其次,在妇女开始走入社会参加农业劳动的同时,男子却并没有在家庭中相应的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家务劳动仍被看成是妇女的职责所在,因此,在集体化时期乃至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乡村妇女都要承受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在这双重重担之下,妇女们疲累不堪,苦不堪言,“男女平等”并没有真正实现。集体化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貌似激烈,却出现了妇女解放而不平等的悖论。这缘于国家权力的越位和妇女权利的缺失,男女平等旨在鼓励妇女与男人看齐多做贡献,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性别差异和妇女的权利。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7
绪论  17-34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7-18
    一、 学术意义  17-18
    二、 现实意义  18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8-27
    一、 妇女史的宏观研究  18-23
    二、 专题研究  23-27
  第三节 基本概念说明  27-29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资料来源、创新点与难点  29-34
    一、 研究思路  29-30
    二、 研究方法  30
    三、 资料来源  30-31
    四、 创新点和难点  31-34
第一章 建国前乡村妇女的农业生产状况  34-62
  第一节 传统社会乡村妇女的农业生产状况  34-42
    一、 妇女被压迫地位的形成  34-35
    二、 传统社会乡村妇女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状况  35-42
  第二节 中共革命时期乡村妇女的农业劳动状况  42-60
    一、 抗战时期乡村妇女的农业劳动状况  42-56
    二、 解放战争时期乡村妇女的农业劳动状况  56-58
    三、 参加农业生产对妇女的影响  58-60
  小结  60-62
第二章 解放妇女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乡村妇女的生产动员  62-10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的原因  62-69
    一、 中共领导人对妇女劳动与妇女解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62-64
    二、 填补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劳动力缺口  64-66
    三、 苏联经验的借鉴  66-69
  第二节 中共动员妇女参加生产的方式  69-102
    一、 思想发动  69-78
    二、 解决妇女的后顾之忧  78-89
    三、 培养妇女骨干  89-94
    四、 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劳模  94-98
    五、 发动妇女学习农业技术  98-102
  小结  102-104
第三章 撑起半边天:妇女全面参与农业生产  104-134
  第一节 劳动参与率  104-120
    一、 互助组时期  105-109
    二、 合作社时期  109-112
    三、 人民公社时期  112-120
  第二节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20-132
    一、 互助组时期  120-123
    二、 合作社时期  123-127
    三、 人民公社时期  127-132
  小结  132-134
第四章 走向解放:参加社会劳动对妇女自身的影响  134-162
  第一节 农业技术的提高  134-142
    一、 互助组时期  134-135
    二、 合作社时期  135-137
    三、 人民公社时期  137-142
  第二节 对妇女精神风貌的影响  142-151
    一、 劳动观念  143-145
    二、 择偶观念  145-146
    三、 “心灵的集体化”  146-151
  第三节 社会地位  151-161
    一、 经济地位  151-152
    二、 政治地位  152-157
    三、 家庭地位  157-161
  小结  161-162
第五章 性别差异下的男女“同工同酬”  162-190
  第一节 男女“同工同酬”的提出  162-167
  第二节 男女“同工同酬”政策的动员和实施  167-173
    一、 合作社时期  167-170
    二、 人民公社时期  170-173
  第三节 男女“同工同酬”政策的成效  173-177
    一、 合作社时期  174-175
    二、 人民公社时期  175-177
  第四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始终存在  177-186
    一、 合作社时期  178-180
    二、 人民公社时期  180-186
  第五节 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原因  186-189
    一、 男女体质的差异  186-188
    二、 家务劳动尚未社会化  188-189
  小结  189-190
第六章 解放背后: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中的困境与无奈  190-216
  第一节 双重束缚:农业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矛盾  190-202
    一、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家务劳动与妇女解放的理论  191-194
    二、 中共在传统与现实面前的妥协  194-196
    三、 双重束缚下乡村妇女的生活  196-202
  第二节 不能承受之重:“男女都一样”  202-215
    一、 农业劳动中的“男女都一样”  202-210
    二、 “男女都一样”的代价  210-215
  小结  215-216
结语  216-222
参考文献  222-227
致谢  227-228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28-229

相似论文

  1.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2.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3. 农村80后已婚妇女生育观研究,C924.21
  4. 性别,种族,和谐—妇女主义观下的《紫色》,I712.074
  5. 妇女工作权的宪法保护,D921
  6. 被“解放”的女性,I207.42
  7. 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研究,I206.6
  8. “胜浦三宝”文化内涵的探究与开发,G127
  9. 近现代福建地区汉、畲族传统妇女服饰比较研究,J523.5
  10. 新疆某乡维吾尔族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R711.3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偶育龄妇女避孕现状及知识的调查研究,R169.41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怀孕和生育调查研究,R169.1
  13. 国际奥委会妇女体育政策研究,G812.13
  14. 以运动为主的社区干预对市郊绝经后妇女骨健康及跌倒风险的影响,R473.2
  15. 民初《女子白话报》研究,G219.29
  16.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17. “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651
  18. 从第四届全国妇女健身展示大赛看妇女从事健身操的发展态势,G831.3
  19. 妇女参与、规划内化与农民合作再生产,C913.68
  20. 少数民族流动妇女的边缘性叙事,C913.68
  21. 农村土地制度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F32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妇女运动与组织 > 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 > 妇女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