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子与叶赛宁的诗歌创作思想比较

作 者: 张瑞云
导 师: 吴雨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海子与叶赛宁 浪子诗学 家园意识 哲学思想 死亡意识 诗性承担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以求同思路为主,探索海子与叶赛宁浪子诗学的起因、渊流、归结和反思。浪子诗学在本论文中是海子与叶赛宁诗歌可比性的关键所在。诗学意义上的浪子行程贯穿论文始终。第一章以海子与叶赛宁共同的、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背景为出发点,通过离乡后流落城市时对故土的透视,来分析家园意识在其诗歌中的隐现;第二章进而探讨他们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现象,即叶赛宁哲学意义上的“意象”和他独有的“形象”理论,而海子则是“实体”诗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并逐渐成熟的“元素”大诗。这种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的外在形式,蕴含着海德格尔所说的万物“在家”状态的追寻,来追问人之生命的意义;第三章承接上一章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追问死亡的终极性。第四章对海子与叶赛宁诗学上的浪子行动进行总结,即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生命痛苦的诗性承担,最终表现出一种拯救意识和诗学精神。本论文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海子与叶赛宁独特的浪子诗学:在反复的离家与还乡的精神漫游中追寻人类的“家园”。这种反复的离家,实际上是精神的无所皈依,这也是他们浪子诗学的本质意义。而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浪子”不但有着精神漂泊的特性,更有“无家可归”的悲剧性反思。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13
第一章 家园意识——浪子诗学的起点  13-26
  第一节 离乡的穷孩子  13-17
  第二节 从城市开始的漂泊  17-22
  第三节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22-26
第二章 哲性反思——浪子诗学的追问  26-39
  第一节 海子之“实体”、“元素”  26-32
    一、海子的“实体”诗学  26-28
    二、海子诗歌中的“元素”  28-32
  第二节 叶赛宁之“意象”、“形象”  32-36
    一、意象:从诗学到哲学  32-34
    二、叶赛宁的“形象”诗学  34-36
  第三节 海子与叶赛宁诗学的哲学共性  36-39
第三章 向死而生——浪子诗学的归结  39-53
  第一节 诗学意义上的生命悲剧  39-44
  第二节 形而上的死亡意义  44-48
  第三节 “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48-53
第四章 诗性承担——浪子诗学的拯救  53-64
  第一节 对民族文化的追问和反思  53-58
  第二节 现代信仰的危机  58-61
  第三节 “安居”的诗学追问  61-64
结语  64-65
参考文献  65-72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2-73
后记  73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2.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3.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4. 中国道教与印度瑜伽养生的比较研究,B958
  5. 庄周梦蝶从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中看大提琴与民族乐队的融合,J622.3
  6. 论意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524
  7. 浅析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J205
  8. 《西游记》生态意蕴研究,I207.419
  9. 寻找家园,I712.074
  10. 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X2
  11. 贝克莱的数学哲学思想研究,O1-0
  12. 先秦诸子历史哲学思想研究,K092
  13.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影响,N02
  14. 地域文化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I207.42
  15. 乔纳森·爱德华滋哲学思想初探,B712.3
  16. 描绘“终点”,J205
  17. 舒曼钢琴作品的哲学思想,J624.1
  18. 挣脱精神的枷锁,I561.074
  19. 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家园意识,I207.42
  20. 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J292.1
  21. 中国竹笛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J632.1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