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poE基因多态性对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 者: 罗余萍
导 师: 熊玉卿
学 校: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LDL受体 氟伐他汀 HMG-CoA还原酶
分类号: R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通过与LDL受体结合调节着体内的血脂水平。临床研究报道,ApoE的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的疗效有明显影响;而另有研究结果则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效应的差异似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关,孰是孰非尚需更多的研究证据予以评判。值得重视的是,ApoE与LDL受体结合参与体内脂质代谢,而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调节血脂,两条完全不同的作用途径如何产生影响和关联更加令人关注。因此,我们试图以ApoE基因多态性为切入点,运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式,探究ApoE的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调脂效应的确切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他汀类药物调血脂作用的研究拓展新思路。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不同基因亚型ApoE与LDL竞争性结合的差异,分析ApoE调脂效应的作用位点;采用RT-PCR检测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比较不同基因亚型ApoE对氟伐他汀、丹参素及两者联合应用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影响;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对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的确切影响位点及分子机制。方法:1. ApoE竞争性结合实验:建立HSF细胞模型,系统摸索LDL与LDL受体结合时间、LDL浓度等最佳实验条件;制备不同基因亚型的ApoE-DMPC复合体;建立ELISA检测方法,用来检测不同基因亚型ApoE-DMPC复合体与LDL竞争性结合而置换的LDL量。2. 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实验:建立L-02细胞模型,系统摸索细胞培养血清、药物作用时间和ApoE浓度等最佳实验条件;采用RT-PCR检测L-02细胞中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量,表达量以灰度值比表示。3.通过ApoE竞争性受体结合实验,观察ApoE2(Arg112→Cys)(突变型E2)、ApoE3(野生型E3)、ApoE4(Cys158→Arg)(突变型E4)三种基因亚型ApoE-DMPC复合体与LDL竞争性结合活性的差异。4.通过RT-PCR检测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量,考察野生型E3、突变型E2、突变型E4三种基因亚型分别对氟伐他汀、丹参素、氟伐他汀与丹参素联合应用抑制HMG-CoA还原酶表达的影响;综合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对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影响的位点及分子机制。5.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通过双倒数作图法计算IC50;抑制率=(空白组灰度值比-实验组灰度值比)/空白组灰度值比×100%;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样本组间差异采用方差齐性检验,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ELISA检测LDL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实验要求。线性范围为0.2-12.8μg/ml。竞争性受体结合实验的最佳结合时间为120min、LDL与受体的结合量为1.59±0.07μg/mg protein。LDL在浓度范围为2-50μg/ml时与受体的结合量呈线性增加。2.血清培养的L-02细胞中,RT-PCR检测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灰度值比为0.38±0.02,无血清诱导24h后的灰度值比上升到0.86±0.01。而氟伐他汀作用L-02细胞24h时,HMG-CoA还原酶mRNA灰度值比0.49±0.01。最适实验条件为血清培养24h。野生型E3、突变型E2、突变型E4的实验浓度分别为0.36、0.50、0.63μg/ml。3.野生型E3、突变型E2、突变型E4三种基因亚型与LDL竞争性结合的LDL最大置换量分别为6.84±0.23,3.92±0.40,6.30±0.32μg/mg protein;IC50分别为0.05±0.01,0.35±0.02,0.24±0.01μg/ml,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型E2、E4与野生型E3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两种突变型E2、E4受体结合活性低于野生型E3,且突变型E2受体结合活性低于突变型E4(P<0.01)。4.系列浓度的氟伐他汀、丹参素对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抑制的IC50分别为1.62±0.11、3.00±0.14;IC50对应的HMG-CoA还原酶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4.13±0.20%、15.11±0.3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8.26±0.40%、30.21±0.62%,可见氟伐他汀、丹参素均能显著抑制HMG-CoA还原酶,且氟伐他汀抑制作用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用1.62μg/ml氟伐他汀与3.00μg/ml丹参素时,看到其对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的抑制率为34.61±0.45%,比单用氟伐他汀(24.13±0.20%)、单用丹参素(15.11±0.31%)的酶抑制率明显增大,t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0.01);明确的显示了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协同效应。5.当加入野生型E3、突变型E2和E4时,氟伐他汀(IC50浓度1.62μg/ml)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率分别为18.59±1.09%、23.49±0.37%、12.13±0.91%,均小于未加入ApoE组。将野生型E3组与未加ApoE相比,其HMG-CoA还原酶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突变型E2组和突变型E4组的差异则不相同(P>0.05,P<0.01);突变型E4组与野生型E3组二者比较显示氟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ApoE2112位Arg突变为Cys似与氟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抑制率的变化无关。当加入野生型E3、突变型E2和E4时,丹参素(IC50,3.00μg/ml)对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9.94±1.05%、6.54±0.47%、22.46±1.21%。野生型E3组和突变型E2组HMG-CoA还原酶抑制率小于未加Apo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突变型E4组的结果则相反:HMG-CoA还原酶明显增大,与野生型E3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由此可见,ApoE4158位Cys突变似可增强丹参素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效应。6.当加入野生型E3、突变型E2和E4时,联合作用1.62μg/ml氟伐他汀与3.00μg/ml丹参素对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4.68±2.63%、11.08±1.38%、33.69±1.65%。野生型E3组和突变型E2组HMG-CoA还原酶抑制率小于未加Apo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突变型E4组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ApoE4158位Cys突变增强丹参素抑酶效应有关。结论:系统从细胞和分子位点水平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对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影响机制,成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1.结果表明,ApoE2112位Arg(精氨酸)突变为Cys(半胱氨酸)及ApoE4158位Cys突变为Arg均会导致受体结合活性比野生型E3更低,但突变型ApoE2与野生型E3之间的差异比突变型E4与野生型E3之间的差异更大,突变型E2与突变型E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提示112位为ApoE的主要突变位点。2.结果表明,氟伐他汀与丹参素均有抑制HMG-CoA还原酶表达的作用,且氟伐他汀比丹参素抑制作用更强;氟伐他汀与丹参素联合应用时抑制HMG-CoA还原酶具有协同效应。3.结果提示,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作用与ApoE2112位Arg突变为Cys无关,丹参素抑制HMG-CoA还原酶mRNA表达作用与ApoE4158位Cys突变为Arg有关联;与无ApoE相比,突变型E2、突变型E4存在时,氟伐他汀与丹参素抑制酶表达作用大部分表现为减小。由此可以推论,ApoE112和158位点的突变而导致的LDL置换量的降低会减小氟伐他汀及丹参素对HMG-CoA还原酶表达的抑制作用。但令人费解的是,突变型E2对氟伐他汀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几乎没有影响,而突变型E4存在时,丹参素的抑制作用却比无ApoE时显著增强,原因可能是突变型E2与氟伐他汀、突变型E4与丹参素形成了某种复合物而影响了整个过程,但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4.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氟伐他汀与丹参素联合应用时,野生型E3组和突变型E2组HMG-CoA还原酶抑制率小于未加ApoE组;而突变型E4组与无ApoE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ApoE4158位Cys突变增强丹参素抑酶效应有关。5.ApoE112位和158位基因突变时,均会导致氟伐他汀与丹参素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发生变化。故氟伐他汀与丹参素在临床用药时应密切关注患者ApoE不同位点的突变情况。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6
中英文缩略词表  16-17
第1章 引言  17-20
第2章 ApoE 不同基因亚型与 LDL 竞争性结合 LDL-r 实验  20-33
  2.1 材料  20-21
    2.1.1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株  20
    2.1.2 主要试剂  20
    2.1.3 主要仪器  20-21
  2.2 方法  21-24
    2.2.1 ApoE-DMPC 复合物制备  21
    2.2.2 HSF 细胞培养  21-22
    2.2.3 ApoE 与 LDL 竞争性结合 HSF 细胞 LDL-r 试验  22-24
    2.2.4 统计分析  24
  2.3 结果  24-30
    2.3.1 HSF 培养  24-25
    2.3.2 ApoE 与 LDL 竞争性结合 HSF 细胞 LDL 受体试验结果  25-30
  2.4 讨论  30-33
第3章 ApoE 基因多态性氟伐他汀抑制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  33-53
  3.1 材料  33-34
    3.1.1 人胚肝细胞 L-02 细胞株  33
    3.1.2 主要试剂  33
    3.1.3 主要仪器  33-34
  3.2 方法  34-39
    3.2.1 溶液配制  34
    3.2.2 L-02 细胞的培养  34-35
    3.2.3 L-02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35
    3.2.4 MTT 法检测药物对 L-0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5
    3.2.5 RT-PCR  35-37
    3.2.6 血清对 L-02 细胞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  37
    3.2.7 药物作用时间对 L-02 细胞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37
    3.2.8 ApoE 浓度对 L-02 细胞中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37-38
    3.2.9 氟伐他汀浓度对 L-02 细胞中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38
    3.2.10 ApoE 不同基因亚型对氟伐他汀抑制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  38
    3.2.11 ApoE 不同基因亚型对氟伐他汀与丹参素联合抑制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  38
    3.2.12 统计分析  38-39
  3.3 结果  39-50
    3.3.1 L-02 细胞培养  39-40
    3.3.2 L-02 细胞生长曲线  40
    3.3.3 MTT 法检测药物对 L-0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40
    3.3.4 RNA 纯度及完整性鉴定  40-41
    3.3.5 血清对 L-02 细胞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的影响  41-42
    3.3.6 药物作用时间对 L-02 细胞中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42
    3.3.7 ApoE 浓度对 L-02 细胞中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42-44
    3.3.8 氟伐他汀浓度对 L-02 细胞中 HMG-CoA 还原酶 mRNA 表达抑制的影响  44-46
    3.3.9 ApoE 不同基因亚型对氟伐他汀抑制 HMG-CoA 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46-48
    3.3.10 ApoE 不同基因亚型对氟伐他汀与丹参素联合抑制 HMG-CoA 还原酶表达的影响  48-49
    3.3.11 氟伐他汀丹参素联合应用与单独作用对 HMG-CoA 还原酶 mRNA表达抑制作用统计分析  49-50
  3.4 讨论  50-53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53-56
  4.1 结论  53-54
  4.2 展望  54-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2-63
综述  63-74
  参考文献  70-74

相似论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R743
  2. MTRR基因A66G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R542.22
  3.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4.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治疗及抗炎症反应中的疗效评价,R541.4
  5. 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R587.1
  6. 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R755
  7. MDR1和CYP3A基因多态性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R96
  8. 纤维蛋白原、血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R541.4
  9. ApoE基因型对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749.1
  10. 黄牛LPI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联研究,S823
  11. ATP结合盒转运子Al对肝X受体与载脂蛋白M调节通路的影响,R541.4
  12. ABCA1基因多态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关联的实验研究,R743.33
  13. ERCC1和XPD基因SNPs与晚期NSCLC含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R734.2
  14. 载脂蛋白B、Al基因多态性与石河子汉族血脂异常相关研究,R589.2
  15. BRCA2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在乳腺癌预后中的研究,R737.9
  16. 不同心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C-反应蛋的相关研究,R542.22
  17. 补体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R749.16
  18. SLC2A9基因第八外显子137A/G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R587.1
  19. 中国汉族人群TGF-β1启动子-509C/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的研究,R742.5
  20.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Ⅰa807C/T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541.4
  21. 肝癌p16、APC基因甲基化与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