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IK细胞与DC共培养抗B细胞淋巴瘤作用研究

作 者: 刘小兰
导 师: 苏丽萍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dendritic cell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 adoptivecellular immunotherapy
分类号: R73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是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具有侵袭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药尤其是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病种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已达50%-70%,甚至更高,但最终仅有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而相当比例的患者疾病复发,其主要原因为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I)是向肿瘤患者输注自体或异体具有抗肿瘤活性,能直接或间接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免疫细胞,对体内残存肿瘤细胞具有更直接更有效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细胞、阻止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作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是体外经抗CD3单抗、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联合作用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非MHC限制杀瘤特点的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目前认为功能最强的抗原体提呈细胞,能有效的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在肿瘤细胞与T细胞间起到桥梁作用。多项研究提示,CIK细胞与DC共培养后表现出更强的杀瘤作用,并在多种肿瘤领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且CIK细胞与DC共培养细胞对B-NHL体外杀伤作用研究很少。本研究一方面观察健康人群CIK细胞与DC混合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细胞免疫表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对Raji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以单纯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相比较,以求进一步证实CIK细胞与DC共培养后,其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比较健康人群与B-NHL患者DC-CIK细胞培养第15d时细胞数量、细胞免疫表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对Raji细胞杀伤活性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健康人群DC-CIK细胞对不同B-NHL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异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做准备。方法1.抽取健康志愿者或B-NHL患者外周血50ml,常规单个核细胞提取法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于37℃、5%C0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孵育2h;收集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DC,非贴壁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分别培养9d;将成熟DC与CIK细胞混合培养6d,以单纯CIK细胞作为对照组。2.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仪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计数。3.采用流式细胞仪于培养第9d检测DC细胞免疫表型;于第12d、15d检测CIK细胞及DC与CIK细胞共培养细胞免疫表型。4.于培养第15d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IL-12和TNF-α细胞因子分泌量。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效靶细胞比5:1、10:1、20:1条件下,CIK细胞、DC-CIK细胞对B-NHL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CIK细胞与DC共培养后,其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共培养细胞组CD3+CD8+和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例、细胞因子IFN-γ、 TNF-α、IL-12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健康人群和NHL患者相比,细胞培养第15d DC-CIK细胞数量、CD3+CD8+和CD3+CD56+双阳性细胞比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分泌量均明显增加。2组细胞对Raji细胞均显示出较强的杀伤活性,在同一效靶比条件下,健康人群组DC-CIK细胞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NHL患者组。3.健康人群DC-CIK细胞对不同B-NHL细胞(SU-DHL4细胞、Raji细胞、KARPAS422细胞)均有较强细胞毒作用,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作用增强。结论CIK细胞与DC共培养后,其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显著提高。与NHL患者相比,细胞培养第15d健康人群DC-CIK细胞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且健康人群DC-CIK细胞对不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

全文目录


目录  4-5
摘要  5-8
Abstract  8-11
英文缩略词对照  11-13
前言  13-16
1 实验材料  16-17
  1.1 主要仪器  16
  1.2 主要试剂  16-17
  1.3 菌株来源  17
2 实验方法  17-21
  2.1 外周血采集  17
  2.2 单个核细胞分离提取  17-18
  2.3 DC-CIK细胞体外培养  18-19
  2.4 B-NHL细胞体外培养  19
  2.5 检测方法  19-21
3 实验结果  21-31
  3.1 细胞增殖情况  21-24
  3.2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24-27
  3.3 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检测  27-28
  3.4 细胞毒作用分析  28-31
4 讨论  31-35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40
综述  40-50
  参考文献  46-5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50-51
致谢  51-52
个人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Clinical Analysis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Presenting in Oral & Maxillofacial Region,R739.8
  2. 小鼠脾脏基质微环境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R392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和急变期(急髓变)骨髓中己糖激酶Ⅰ水平变化的研究,R733.7
  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R733.1
  5. sCD40L对白血病HL-60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R733.7
  6. 右旋柠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R733.7
  7. Bmi-1和c-myc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733.1
  8. 建立稳定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细胞株,R733.7
  9.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中MDR1表达的影响,R733.7
  10.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11. MT1A和MT1X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3.71
  12. 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因素探讨及分期评价,R733.3
  13.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分离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R733.7
  14. 急性白血病儿童还原型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研究,R733.71
  15. 辐射致DNA损伤反应中p53非依赖的早幼粒白血病突变蛋白(PML)对p21分子的调控,R733.71
  16. 866例次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R733.7
  17.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研究,R733.7
  18. 血清胸苷激酶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分析,R733.71
  19. 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733.3
  20. IL-15在急性淋巴白血病中的遗传学研究和IL-1α的抗体的制备及相关研究,R733.71
  21.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R733.7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网状内皮系统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